缩略图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卢苇

重庆三峡学院 404100

当前教育环境下,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和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参与度低,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新课改背景下,议题引领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日益凸显其重要价值。议题式教学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有机融合教材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案例研讨等互动形式,帮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掌握政治知识,培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分析社会热点过程中提升思辨能力,实现知识内化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因此,议题式教学的开展为高中思政课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真实情境的议题探究,既深化了学生的理论认知,又培养了其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对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议题式教学概述

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议题,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资料收集、分析讨论、观点阐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从而达成对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和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法 [1]。议题式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以议题统领教学过程,从教学设计到效果评估均围绕议题展开,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第二,突出学生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第三,强调情境创设,借助真实案例或模拟场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第四,保持开放包容,鼓励多元观点交锋,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特点使议题式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立足学生发展,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能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包括认知性议题、辩论性议题、时政性议题等在内的多种议题形式,从而拓展其政治视野和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能够开展多元化的议题讨论[2]。在议题探讨中,学生通过“感—悟—行”“析—辩—行”和 “享—探—结”等环节,有效掌握了政治理论知识,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学科认知体系。

(二)增强学习效能,培育核心素养

在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归结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参与议题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效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通过自主思考与团队合作深化认知,促进综合能力提升。在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过程中,通过议题情境的创设和开展议中学活动,学生能够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内心感悟的基础上外化于行 [3]。

(三)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

议题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思政课堂单向灌输的局限,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创设辩论研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让思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小组合作研讨中,例如,探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题时,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不同地域的特色传统文化,并就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化展开深入探讨。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化延续性的理解,还培养了跨文化视角,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新价值。在模拟外交谈判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国际政治实践。参与者分别承担不同国家代表的职责,基于国家立场和国际规范展开磋商。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国际关系的多维性,理解外交决策的复杂性,培养全球视野和协商能力。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革新了传统课堂模式,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开辟了教学提质新途径,有效增强了课堂育人效果。

三、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教学议题,激发学习动力

精选教学议题是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核心环节,关系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合理选择议题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根本遵循,与教学目标深度契合,系统整合学科核心知识要素。同时,优质的思政议题设计应当体现三大核心特征:第一,突出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时政热点、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格局变化,帮助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方式;第二,注重生活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切身经历出发设计议题,增强教学内容的亲近感和代入感;第三,保持思维开放,设计具有多元解读空间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这三个特征的有机统一,既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践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现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构建真实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适切的教学情境设计。优质的教学情境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议题讨论创设真实语境;另一方面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师需立足教学目标,构建与议题内容深度契合的情境框架,从而优化教学成效。为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创设出既符合教学需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4]。合理的情境设计可以有效优化教学要素的配合度,将抽象知识可视化,帮助学生从多元信息中精准把握关键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精选典型教学情境,这些情境包含多元讨论视角和争议空间,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观点碰撞与交流,学生能深入把握议题本质。此类情境设计既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作为高中思政课改革的创新实践,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彰显独特优势。这一教学模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设计,既拓宽了教学维度,又系统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思辨能力。教师需要深入把握议题式教学的精髓,通过精心设计议题、创新活动形式来提升教学实效。可以预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议题式教学必将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蓝彬元.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式现代化”议题式教学研究[D]. 上海 : 上海师范大学 ,2024.

[2] 谢立仁 . 浅谈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J]. 学周刊,2024(24):107-109.

[3] 衣丹姬. 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J]. 天津教育,2024(1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