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反诈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模式创新

作者

高小雅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30035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诈骗手段逐渐呈现多样化、专业化、精准化等特点。因高校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警惕性弱,诈骗团伙打着“高薪工作、投资理财、游戏账号买卖”等幌子,诱惑学生上当受骗。近几年,电信网络诈骗在高校中频发,严重影响了校园平安建设,被骗学生不仅受到财产损失,甚至可能会对其身心健康、家庭产生不良影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需要及时处理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相关工作,以及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探索工作模式的创新之处。

一、高校辅导员在反诈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手段日益翻新的当下,高校已成为反诈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在反诈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其角色定位涵盖教育引导、日常管理、活动组织、心理疏导等多个维度。辅导员在反诈日常工作中,应扮演好思想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开展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走访宿舍、一对一谈心谈话等方式,引用大学生常见的被骗案例讲述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特点、诈骗手段以及防范警示,引导学生提高防范意识以及对防范电信诈骗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判断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辅导员还应扮演好心理疏导者的角色,学生遭遇诈骗后,除了受到财产方面的损失,还会产生自责、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引发心理危机。当学生遭遇诈骗后,辅导员应第一时间与受骗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其受骗过程并给予心理支持与心理辅导,帮助其环节负面情绪。同时,辅导员应帮助学生分析受骗原因,引导学生吸取经验和教训,使其正确看待受骗经历,避免过度自责。做好家校沟通,与家长做好联系,让家长关心关爱孩子,并对其进行疏导。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辅导员应及时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校辅导员反诈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策略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开展反诈教育的关键职责。辅导员应从从创新教育内容、优化教育形式、强化多方协同等方面提出创新策略,提升反诈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从创新教育内容方面,辅导员应在班会、一对一谈心谈话、走访宿舍等过程中,向学生引入新型诈骗案例与技术。辅导员应密切关注电信网络诈骗的最新动态,收集最新诈骗案例,结合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话术特点以及防范要点,让学生了解新型诈骗的危害和应对方法。同时,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如赌球、AI借钱等,提高学生对法律的敏感度,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观念。从优化教育形式的方面,在班会上,辅导员可以组织受骗学生分享经历,以自身的教训警示其他同学,增强全体学生的反诈意识和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受骗学生实现心理重建,还能让更多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防范意识。此外,辅导员应该在完整、准确了解学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全过程的基础上,梳理、剖析电信网络诈骗案 件中的陷阱和套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方说通过“剧本表演”、漫画讲解等创新教育方式。[1]

结语

网络诈骗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反诈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反诈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诈骗手段的不断演变,高校辅导员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将反诈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为构建平安校园和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反诈教育工作,不断完善辅导员在反诈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反诈需求 。

参考文献:

[1] 拒绝“孤注一掷”共建“无诈”校园 ——高校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刘楚涛 法制博览 2024 年12 月中

[2] 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对策研究 李遐 大学教育 2024 年12 月

[3]“大思政”视域下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与路径优化 邬亚新 互联网 +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