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煤矿工代会代表结构优化与履职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作者

马红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勤服务中心 河南义马 472300

   

引言

煤矿工人代表会议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保障职工权益的重要制度。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安全生产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工代会的作用愈发凸显。然而,部分工代会运行中暴露出代表结构失衡、履职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一线职工声音弱化,专业智慧融入不足,青年力量参与不够,加之代表在政策理解、调查研究、沟通协商等方面存在短板,导致民主决策与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受限。提升工代会的质量与效能,关键在于优化代表结构以增强代表性,并系统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探讨这两方面的优化路径,对激发职工主人翁精神、推动企业安全高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煤矿工代会代表结构现状与问题剖析

当前煤矿工代会代表的构成,整体上呈现出以男性、中老年、基层班组长或技术骨干、党团员以及各级先进模范为主体的特征。一线直接从事采掘、运输等核心生产岗位的普通工人虽有一定比例,但其代表性仍显不足。高级技术人才、高技能专家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智能化、信息化岗位人员的参与度有待提高。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产业工人,在代表队伍中的占比偏低。女职工作为煤矿职工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比例与其实际人数相比,往往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经验和稳定性的侧重,但也可能影响到更广泛、更前沿的职工诉求被充分倾听。

代表结构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一线艰苦岗位的普通工人,尤其是井下作业人员,因工作强度大、轮班制度等原因,参与选举和履职的时间精力有限,导致其声音在工代会中容易被稀释。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的代表性不足,使得涉及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专业性议题的讨论深度和决策科学性受到影响。代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年轻有为、思想活跃的青年骨干补充不足,不利于工代会注入新活力和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女职工等特定群体的代表比例偏低,其特殊需求和视角在政策制定中可能被忽视。代表的产生过程有时存在不够充分民主的情况,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也不够完善,影响了代表队伍的持续优化和活力。

二、煤矿工代会代表履职能力现状与挑战分析

煤矿工代会代表的履职能力,直接关系到民主管理的实效。总体来看,部分代表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经验,能积极参与会议,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然而,不少代表在履职过程中也显现出能力上的短板。对工代会的职权范围、议事规则理解不够深入,角色定位有时模糊。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影响了审议议案时的判断力和深度。撰写提案时,部分代表调研不够扎实,提案内容可能流于表面,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会议讨论中,表达观点、进行有效沟通和协商的能力也有待加强,监督作用的发挥有时显得被动或形式化。

影响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些代表对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工代会是例行公事,投入的热情和精力有限。本职工作繁忙,参与工代会活动常常面临时间冲突,工学矛盾突出。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和政策变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性或条件不足。培训工作有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提升能力。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平台不多,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提案办理的反馈机制不健全,挫伤了积极性。同时,缺乏对履职优秀代表的有效激励和对履职不力者的必要约束,也使得提升能力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不足。

煤矿工代会代表结构优化策略

优化煤矿工代会代表结构,核心在于确保代表的广泛性、先进性和专业性,使其真正成为职工群体的缩影和智慧的集合。应科学设定代表构成比例,明确规定一线直接生产岗位职工,特别是井下关键工种工人的代表比例不低于一定标准,切实保障最基层劳动者的话语权。同时,要注重吸纳高技能人才、技术专家和青年骨干,保证他们在代表队伍中有足够席位,为工代会注入专业智慧和创新活力。女职工代表的比例应与其在职工总数中的占比相匹配或略高,充分反映其诉求。在代表产生环节,需严格规范选举程序,增加差额选举的幅度,推行候选人公开述职或竞选演说,提升选举的竞争性和透明度,让职工能充分了解并选择信赖的代表。

建立动态调整与后备人才储备机制是保持代表队伍活力的关键。针对代表因工作调动、履职不力或长期缺席等情况,应制定明确的替补办法,确保代表资格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有意识地建立工代会代表后备人才库,重点从优秀的青年职工、技术能手、班组长和基层管理者中发现和培养潜在人选,进行跟踪培养和锻炼。定期对代表结构进行评估,分析年龄、知识、岗位分布等是否适应企业当前发展和职工队伍变化,根据评估结果适时微调代表构成或选举方案。通过资格审查和公示,确保当选代表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群众基础,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从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深具民意的代表团队。

三、煤矿工代会代表履职能力提升策略

提升煤矿工代会代表的履职能力,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化、常态化的支持体系。核心是开展精准有效的培训,内容应涵盖工代会制度、劳动与安全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提案撰写技巧、沟通协商方法等实用内容。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结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线上学习,避免枯燥说教,注重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为代表履职搭建坚实平台,确保会前能充分获取企业经营、安全环保等关键信息,保障知情权。鼓励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巡视检查、专题调研和接待职工等活动,深入了解一线实情。完善提案办理的全流程管理,明确责任、时限和反馈要求,让代表看到建议落地的成效。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激发履职动力的关键。建立代表履职考核评价制度,将参会情况、提案质量、调研参与度、职工反馈等纳入评价体系。对履职积极、贡献突出的代表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评优评先、职业发展等方面予以倾斜,形成正向引导。对于长期不参会、不提建议、履职严重不力的代表,经提醒无效后,应通过法定程序启动罢免或劝退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工会组织需承担起服务代表的主要责任,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履职指导。企业行政方也应提供时间、经费和场地保障,共同营造重视代表作用、支持代表履职的良好氛围。

结论: 优化煤矿工代会代表结构与提升履职能力是增强其效能的关键。针对代表性不足、专业人才和青年参与度低等问题,应科学设定一线、技术、青年及女职工代表比例,改进选举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升能力需加强政策法规、议政技巧等系统培训,拓展闭会期间调研、巡视等实践平台,完善提案办理与信息通报。建立履职考核与奖惩机制,激发代表积极性。工会应强化服务,企业需提供支持。通过结构与能力的协同改进,工代会才能更好汇聚智慧、维护权益,成为推动煤矿安全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丹 . 20 世纪 20 年代初安源工人代表会议制度的历史探索及经验启示[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 2024, 38 (01): 39-48.

[2]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代表这样说 [J]. 中国工人 , 2023, (10): 10-

11.

[3] 吴建平 .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特点 [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 2023, 37 (05): 10-23.

[4] 胡霞菁 , 桂晓燕 . 增选一线工人代表 增强代表履职能力——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重视一线工人代表的实践和探索 [J]. 中国工运 , 2008, (0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