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詹永刚
西安市白鹿原高级中学
一、引言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了培养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许多学校开始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教学体系。然而,由于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对具体教学实践案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常用算法和工具,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Python 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库的使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工具,完成简单的人工智能项目,如图像识别、文本分类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
三、教学内容设计
1. 深度学习模块: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神经网络结构,如多层感知机、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引导学生使用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 或 PyTorch)搭建和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任务。
2. 项目实践模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人工智能应用主题,如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实现;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
1. 项目式学习: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围绕一个具体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展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编写代码实现功能,并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以“基于图像识别的垃圾分类系统”项目为例,学生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垃圾分类的图像数据,然后使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图像识别模型,最后将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中,实现对垃圾的自动分类。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算法。在讲解机器学习算法时,以电商平台的商品推荐系统为例,介绍协同过滤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在讲解深度学习时,以人脸识别技术在门禁系统中的应用为例,介绍卷积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效果评估
1. 知识技能考核: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工智能基本概念、算法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实践操作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人工智能项目任务,如使用给定的数据训练一个图像分类模型,并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考核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的项目任务,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算法理解和编程实现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 项目成果评估: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技术难度、完成度等方面。通过项目成果评估,发现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小组开发的智能医疗辅助诊断系统,能够对常见疾病的医学影像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有的小组开发的智能交通流量预测系统,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和建模,能够准确预测交通流量,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师资力量不足: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的人工智能教师相对匮乏。目前,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大多是由计算机科学或信息技术教师兼任,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计算机知识,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2. 教学资源有限: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如图书资料、在线课程、实验设备等。然而,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中学人工智能教学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实验设备也较为昂贵,学校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需求。此外,一些在线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筛选和整合。
3. 课程内容难度较大:人工智能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课程内容相对抽象和复杂,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一些算法原理和数学公式理解困难,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七、改进建议
1. 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在线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可以邀请高校或企业的人工智能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为教师提供与行业前沿接轨的机会。
2. 整合教学资源: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自主开发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如编写校本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录制教学视频等;同时,积极与其他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还可以利用开源平台和在线社区,获取丰富的教学案例和项目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八、结论
通过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实践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在高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是可行且必要的,通过合理的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资源有限、课程内容难度较大等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师资培训,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为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贾宁 .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 一 )——《人工智能项目实践》[J].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 2022.
[2] 张莉 . 新课标下初中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共识与问题——基于 10个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例的分析[J]. 微信公众平台,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