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策略
蒋蕊
双辽市第二小学 邮编:1364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针对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其他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关键数学能力,它具有数学基本特征,通过数学学习逐步形成。但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更加深入与广泛,数学教育既要求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加重要的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增强师生互动,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切实提高数学综合素养。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学生实际,优化教学策略,展开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构建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比如执教“倍的多少”时,我围绕“什么是倍”这一问题出发,设计了四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多元、全面的认识“倍”。首先以“比一比香蕉和苹果的数量”进行导入,引出“倍”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倍”;接着归纳总结学生前置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讲解;再通过圈一圈、填一填、和同桌说一说等小任务让学生找找倍数,深化了对“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式训练和巩固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开放思维。再比如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这是一节复习课,整节课我由“公园平面图中,草地、球场、儿童乐园分别是哪一部分?”引入,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并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孩子们对分数的有关知识通过我的引导,逐步形成了相关的知识体系。再比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先让大家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对本课知识质疑,有同学问:"生活中有很多不是长方体的物体,象石头这样的东西怎样计量它的体积?"然后同学们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对体积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二、注重联系生活,提升综合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也应该回归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产生学习数学的意愿。例如,在讲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等有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家庭财务收支统计”的实习作业,要求同学们回到家里,去看看家里每天的收入和支出,然后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画出一张统计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自己的整理工作中,清楚地了解了扇形、折线、条形三种统计图的不同,并了解了它们的优点。举例来说,一张折线统计图表能清晰地显示出一段时期内家庭的收支状况,它能为家庭收支状况的改变提供重要的资料。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不仅完成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还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和反思,从而不仅收获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再比如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作为学生面积单位的标准,通过把面积单位和熟悉的生活素材"指甲盖""手掌大小""教室地砖"的有效契合,让学生根据新的参照物再次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接着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橡皮一个面的大小,数学书封面大小,教室面积等,这些面积的计量单位在学生大脑中渐渐地清晰,对"量"的感受慢慢地由直观走向抽象。再比如教学“体积单位”这一课,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棱长分别是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并在课堂上用软尺搭建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他们的体积分别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学生通过观察很直观的知道了这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通过"摆一摆"的方式了解了他们之间的进率。这样让抽象的体积单位变得形象起来,降低了思维难度,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三、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以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丰富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升课堂的实效性。例如在教授“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外地优秀教师上课的视频,视频中详细为学生介绍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当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请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知识。如果学生在此阶段无法回应老师的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能够配合着图片回答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利用智慧课堂平台中竞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看看哪个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又快又准地回答出有关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再如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小时候经常玩的积木,让他们回归到小时候一起玩积木。通过摆积木孩子们垒出高楼大厦,通过摆积木他们看到积木的不同面,不同积木的面也组成不同的图形。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所垒积木进行面积计算,不仅让他们直观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组成,而且让他们寻找到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题型可以分为长方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成长方形,大长方形可以分为小长方形……游戏的引入不仅带给学生快乐,让他们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数学学习感受。
总之,新课改的实行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利用好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中心,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高校课堂,培养敢于自主探究,拥有数学思维,综合发展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练海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4,5(14):80.
[2] 孙萍.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2(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