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原媛芳

中和金磊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随着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施工难度越来越高,市面上涌现了许多新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它们凭借自身优势,迅速在行业内普及开来。然而,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很难在使用了大量新技术、材料、工艺的工程项目中发挥出作用,因此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近些年,创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逐渐投入使用并取得了不错成效,加上信息科技的发展与演变,基于先进科技软件的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所以,探究建筑工程管理中各类创新型模式的实践应用,并讨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现实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挑战;实施策略

前言:目前,随着建筑行业持续低迷,行业内部利润空间逐步减小。同时,受到低价中标、施工安全风险增加等问题的影响,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逐步增加。通

过加强工程管理,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有助于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面临的挑战

1.1建筑需求的多样化

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的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施工组织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从新建的都市高层住宅,到改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从大型商场到文化旅游,各类建筑项目层出不穷。因此,建设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工程的管理。面对多样化的要求,企业必须对新的施工观念与技术进行持续的研究与把握,从设计到施工到运营,都要精益求精。

1.2技术与材料更新迅速

首先,技术与材料的快速更新,使得企业在短期内难以适应和掌握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从而导致企业在项目管理、资源配置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出现困难,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风险。其次,技术与材料的快速更新,使得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和流程出现滞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可能无法有效应对新技术和新材料带来的变革,从而影响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再次,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引入可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成本。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培训员工、购买新设备和材料以及更新管理软件和系统等,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最后,由于技术与材料的快速更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需要不断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应对技术和材料的变化,这也会带来一定的试错成本和市场风险[1]。

1.3技术挑战与员工培训

首先,新兴的智能建筑技术、自动化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建筑企业和项目团队在技术方面的储备和培训水平有限,存在技术更新不及时、员工技能不足等问题。其次,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变革,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成为一项持续性的挑战。传统的培训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而且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也面临着挑战。

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运用与优化

2.1科学运用信息化技术

建筑工程数据量大、信息繁杂,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不高,随着 BIM、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对其进行高效、精准的处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BIM的运用,既能降低差错与冲突,又能提升工程的品质,又能精确地进行造价估算与进度控制,极大地提升项目的管理效能与精确性。而云计算、大数据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主要手段,就是能够迅速地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深度挖掘。

2.2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创新模式通过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 等工具,实现了项目各方之间的实时协同工作。BIM技术可以整合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信息,使得项目各阶段的工作更加协同一致,从而提高了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另外,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智能化的质量控制手段,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传统的质量管理依赖于人工检查,往往难以发现一些微小的问题。而创新技术,如传感器、无人机等,可以在建筑过程中实时监测工程质量,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

2.3创新技术管理模式

在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采取创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可以保障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各项工艺、技术合理、科学、先进。同时,还能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同时,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如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化成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与核心趋势。将现代化信息科技用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可以解决传统管理模式过于粗放、管理人员掌握的数据不及时、不精确的问题。管理人员可通过24 h的监控设备,获取施工现场的实时信息;也可以通过传感器与自动监控系统数据处理中心,获取各关键工序的具体参数。在整体、全面地把控施工现场的同时,还能建立动态化管理机制,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效果。

2.4进行精细化管理

首先,明确并细化目标。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子目标,确保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预期成果。其次,优化流程和制度。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消除冗余和低效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然后,强化数据分析和信息化应用。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各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同时,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如 BIM 技术、物联网等,实现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进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度。

2.5更新及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众多的法规、标准和规范,法规和标准通常会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而不断更新和完善。首先,法规和标准的更新会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新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工程管理需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建筑企业在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和遵守最新的法规和标准,确保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施工安全规范等,以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3]。

2.6强化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施工管理中,注重的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具体执行能力。然而,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更好地协调各个专业团队、处理复杂的项目变化, 并具备更强的决策能力。通过培训和实际项目经验的积累,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项目执行阶段的挑战,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通过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还能够推动整个建筑行业向着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这样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结语:总之,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智能建筑技术到精益建筑管理,再到可持续设计方法,创新不断推动着

建筑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技术更新、组织文化变革、法规标准更新等诸多挑战也需要不断探索解决之道。唯有不断引进新技术、培养员工技能、适应组织文化变革、遵守法规标准,建筑工程管理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雷.解析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2(4):4.

[2]邱生.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赢未来,2022(1):2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