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

张维娜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滋水初级中学 710515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新课标成为初中英语教学重要指引,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核心素养,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语言运用能力受限。构建并实施生活化课堂,把英语学习融入生活,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运用英语,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这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意义重大。

一、课堂现状剖析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在当下的初中英语课堂里,教学内容常常困于教材的固定框架,和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就拿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来说,课文大多是虚构情境或经典故事,虽说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有系统性,但对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场景,像在蓝田县本地旅游景点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等地和外国游客交流,或者在售卖本地特产蓝田玉时用英语介绍产品等,涉及得很少,这就让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如同空中楼阁,很难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没法激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二)教学方式僵化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核心,呈现出显著的单向性特征,教师于讲台上不断讲解语法规则、词汇用法,学生则在座位上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也少有时间与空间去主动思考、实践运用。以讲解英语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点为例,教师往往仅经过例句与板书进行理论讲解,学生机械背诵规则和例句,却没有机会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并运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三)难以契合新课标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层级的要求,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当前初中英语课堂的实际现状却难以充分满足这些全新要求,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严重脱节、教学方式长期处于僵化状态,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知识大多局限于书本范畴,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出明显不足。课堂上沉闷压抑的学习氛围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逐步培养,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产生了阻碍作用,这与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操作与能力培养的核心理念相互背离,从根本上影响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与实际效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实质性阻碍。

二、生活化教学意义

(一)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信心

构建初中英语生活化课堂,可有效缩短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把原本抽象难懂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活实例,进而显著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讲解购物相关英语知识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在蓝田当地超市购物的常见场景开展教学。当学生看到熟悉的超市货架布局、各类商品陈列,听到“How much is this?”“Do you have a discount?”等购物场景中常用的英语句子时,会意识到英语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逐渐消除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当学生身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英语时,能更好理解英语语言蕴含的丰富内涵,在蓝田县旅游景点,像知名的水陆庵,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向外国游客介绍水陆庵历史文化、建筑特色、黑神话等场景,学生在此过程中,既要准确运用所学英语词汇和语法进行描述,又要依据实际交流情况灵活调整表达方式,进而大幅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流利性。参与这类实践活动,学生能更深入体会英语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将课堂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让英语学习不再仅停留在书本和纸面上。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英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综合素养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在运用英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在王顺山景区为外国游客提供帮助、介绍景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以便在交流中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有效沟通,这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能够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心和全球意识。生活化课堂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发展筑牢基础,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情境创设策略

(一)多媒体营造逼真情境

在创设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多媒体技术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广泛搜集并呈现各类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素材,展示蓝田县的秀美自然风光,如王顺山四季各异的景色图片——春天漫山遍野鲜花绽放,夏天山林郁郁葱葱,秋天枫叶层林尽染,冬天山峰银装素裹,搭配生动的英文解说,让学生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习与季节、风景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播放英文电影片段,选取其中涉及旅游、购物等常见生活场景的内容,像电影中人物在超市挑选商品、结账的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英语对话,学习实用的购物英语。

(二)模拟生活场景互动

模拟生活场景开展角色扮演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的有效途径,教师可设置多样常见生活场景,在蓝田当地特产店模拟售卖蓝田玉的情景,学生分别饰演店员与顾客,店员需用英语向顾客介绍蓝田玉的历史文化、独特质地、不同款式及价格等信息,顾客则用英语询问玉石相关问题、进行讨价还价等。在餐厅点餐场景里,学生要熟练运用英语表达所需菜品、饮料,以及回应服务员的询问。

(三)结合校园生活实践

充分结合校园生活开展各类英语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感受英语、使用英语,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主题可围绕校园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对蓝田当地文化的了解与感悟等展开,鼓励学生用英语分享经历和想法,锻炼英语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设立英语角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英语的平台,学生可围绕当下热门话题,如对学校组织的参观蓝田猿人遗址活动的感受、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等进行讨论,在轻松氛围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组织学生制作英语手抄报,内容涵盖蓝田县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如详细介绍水陆庵的壁画艺术、蓝田猿人遗址的考古发现等,收集资料、整理内容、设计排版等过程,学生既能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又能在运用英语创作中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整合

(一)引入生活中的英语素材

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丰富的英语学习素材,教师应善于收集并将其巧妙引入课堂教学,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收集各类商品说明书,精致的蓝田玉饰品说明书,上面往往会有关于玉石材质、保养方法等详细的英文介绍,让学生仔细阅读并深入理解,从中学习专业的英语词汇和规范的表达方式,留意身边的英文广告,无论是街头巷尾色彩醒目的广告牌,还是电视、网络上动态呈现的广告,都蕴含着大量生动、实用的英语语句,一些旅游景点精心制作的宣传蓝田县旅游资源的英文广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分析其中的语法结构、词汇运用,学习如何用英语进行精准有效的宣传推广。英文报刊杂志也是绝佳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精心选取与学生生活体验、兴趣爱好紧密相关的文章,如介绍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的精彩文章,让学生在了解不同地方风土人情时,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真切意识到英语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资源

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富有地域特点的英语学习资源,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以蓝田县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知名景点,如细致讲解水陆庵的历史渊源、独特的佛教壁画艺术,让学生知晓水陆庵作为佛教圣地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并用英语准确表述。介绍蓝田猿人遗址时,引导学生学习考古学、人类进化等方面的英语知识,讲述蓝田猿人遗址的发现过程及其对人类研究的重大意义,对于蓝田县的传统习俗,像当地特色节日庆祝活动、民间手工艺制作等,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与传播,让学生在熟悉的家乡事物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将家乡文化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三)鼓励学生关注生活英语

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生活中英语元素的意识,是实现英语学习与生活有机融合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公益标语,如社区中常见的“Love and Care for the Elderly”(关爱老人)或“Be a Volunteer, Make a Difference”(做志愿者,创造改变)等,让学生在理解这些标语的同时,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积极价值观。此外,鼓励学生关注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海报,如“Green Campus Campaign”(绿色校园行动)或“BookDonation for Rural Schools”(为乡村学校捐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海报中的英语信息,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与环保、教育公平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还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教师可组织“生活中的英语正能量”分享活动,让学生交流发现的励志名言、公益广告等积极英语元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生活英语的关注和学习热情,还能使英语学习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传递正能量、践行社会责任的工具。

五、多元方法运用

(一)任务驱动法激发动力

任务驱动法以生活任务为导向,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教师可布置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任务,让学生用英语制定前往蓝田县周边景点的旅行计划,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用英语收集景点信息,了解各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特色景观等,并用英语规划交通路线,选择乘坐公共交通或自驾等合适的出行方式,还要用英语安排住宿,考量酒店位置、价格、设施等因素。让学生设计以蓝田县特色美食为主题的生日派对方案,学生要运用英语列出所需食材、制定派对流程、邀请嘉宾等,完成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生活任务,学生能将所学英语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法为学生搭建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各类生活话题展开探讨,“如何在蓝田县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分享自己在当地的生活体验,像于王顺山开展户外运动的益处、如何借助蓝田本地新鲜食材制作健康餐食等,并用英语阐述观点、倾听建议,实现相互学习与启发。在探讨“周末活动规划”时,学生可结合蓝田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前往水陆庵感受佛教文化、参观蓝田猿人遗址探寻人类历史等,用英语制定详实的周末活动方案。

(三)项目式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项目式学习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实践项目,如制作一部关于蓝田县文化的英语微电影,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从策划微电影的主题、剧情,到拍摄蓝田县的各个景点——像王顺山的四季美景、水陆庵的佛教壁画,再到采访当地手艺人了解蓝田玉雕刻工艺、记录特色节庆活动等,最后完成后期的剪辑、配音、添加英文字幕等环节,整个过程都需要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创作。在编写英语剧本方面,学生可以以蓝田县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为蓝本,以蓝田玉“卞和献玉”的典故为背景,融入奇幻元素创作一个关于玉石守护灵的故事,或围绕蓝田猿人遗址的考古发现编写穿越题材剧本,参与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能在项目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团队分工时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解决拍摄技术难题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为英语教学注入全新活力,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语言运用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需不断探索更契合学生需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深化生活化课堂建设,推动初中英语教学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培养更多具备英语核心素养与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 蔷 。义 务 教 育 英 语 课 程 标 准( 2022 年 版 ) 解 读 [J]. 课 程・ 教 材・ 教 法,2022,42(07):102-109.

[2] 程晓堂。英语教学的生活转向:内涵、价值与路径[J]. 外语界,2021(05):2-9.

[3] 龚亚夫。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J]. 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8):79-86.

[4] 鲁子问。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 中学篇 ),2011,34(01):1-6.

[5] 陈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主要变化与意义 [J]. 外语界,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