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项目化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

姚莹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 江苏常州 213000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项目化学习开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项目化学习即可发现,该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更注重初中生群体核心素养培养,以项目为前提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再仅是对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深度加以重视,而是更在乎如何设置合理的项目任务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协作以及问题解决等多项能力;其次,具有一定挑战性,项目化学习对学生个体更加关注,该学习方式的应用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为初中生提供一些真实的学习项目,同时也要能够结合学生差异设计不同难度项目,以此激发其对道德与法治学习项目的参与兴趣;最后,项目化学习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为保证该学习方式成效,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并为活动制定具体的实施目标和准备活动,并且整个活动环节应给予学生群体自由表达权,并使其学会自主反思项目活动过程,这样一来其问题解决能力也会也有极大提升。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分析,该课程主要由科学精神、政治思想、公共参与以及科学精神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对初中生后续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将项目式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妙渗透可为学生群体营造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同时也能够引导其真正参与一些公共事件处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帮助学生群体形成健全且正确的法治意识,更能培养其创新精神。除此之外,利用真正的学习项目,可在初中生生活中将道德与法治内容全面渗透,而这有利于其在潜移默化下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

2 项目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策略

2.1 注重整体教学设计

为充分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核心理念,项目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应注重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学科统整—任务驱动—问题引领”的路径,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将知识、能力与价值观有机融合。具体来讲,应当按照任务驱动、计划引领、问题牵引等方式开展教学设计。项目任务是项目式教学法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其具有关键的指向性作用,可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有效引领作用。教师应当在综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意愿之后,创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与可行性的项目任务,并向学生下达对应的项目任务书,在其中明确包括关于任务目标、规则、条件以及资源等众多内容,并打造兼具灵活性的学习流程,以整体性设计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第二单元第六课友谊之树常青的内容时,以交友的智慧为主体对项目式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首先应当设计具有指向性的项目任务,从而让学生跟随学习目标进行探究学习。向学生发布任务书:“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好朋友的典故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合从古至今的交友典故,诸如伯牙绝弦、管鲍之交、桃园结义等。最后在小组成员的共同探讨下,总结关于“交友的智慧”的看法与观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想法加以引导,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这样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2.2 利用“差异化”项目,强化核心素养

受多重因素影响,初中生学习以及认知能力皆有极大差异,而在学习过程中,这一差异是其个性特点体现的关键所在。从某种角度来讲,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会对其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施项目化学习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根据每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学习特点针对性设置不同难度、不同目标的项目任务,通过“差异化”项目,促使该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以《富强与创新》这一单元教学为例,该章节教学是为让学生能够对新中国发展与改革全面了解,并让其充分感受中国实力。针对知识内容,教师即可结合初中生能力及学习兴趣巧妙设置“差异化”项目,以确保学生群体创新理解能力以及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基础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实情对其创新能力展开评估,并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层级小组,在实际分组时教师应做到强弱搭配,一定要最大限度保证每一小组实力相当;接下来,可让每一小组围绕自身兴趣和实力自行选择学习项目,并在组内划分不同难度任务。如,对于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可要求其负责梳理项目实践思路和整理资料,而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即可负责对该项目任务进行拓展。不仅如此,教学环节,也应引导初中生对现阶段中国发展实情深入了解,并让其尝试针对一些社会管理事务进行优化与革新,通过设计完整的计划方案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可使其学习动力有明显提升。不仅如此,“差异化”项目设定,能够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实际更为贴合,同时也能让每名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特长充分发挥,从而促使其能够立足不同角度和层面强化核心素养。

2.3 活动评价与反馈

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既关注项目的成果,也关注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展现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也需要关注团队合作中学生展现出的各种良好品质,符合学科的德育特色。项目学习的评价应以学科教学目标与项目学习理论为依据,提高评价的科学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保了评价的有效性。在本次项目学习中,教师可设计一套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多角度的评价,确保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该体系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表、小组成员互评表以及教师评价表。通过这些不同主体的评价,能够从多个维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评价维度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积极合作交流:评价学生是否能够主动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2)项目任务完成: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独立且圆满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项目任务。(3)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是否能够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4)团队互助精神:观察学生在其他组员遇到挑战时是否能够提供热情的帮助和支持。

结束语

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以此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深度。结束语通过项目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和知识的深度融合。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亮.项目化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求知导刊,2025,(07):86-88.DOI:10.14161/j.cnki.qzdk.2025.07.044.

[2]邵瑜,高立.将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5,(07):64-65.

[3]陈莉娟.基于“做中学”理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实践——以“博物馆热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5,(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