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及预警系统构建
宋医池
51132119970719003X
摘要: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面临着诸多风险因素。本文深入探讨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分析风险管理机制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与监控要素,阐述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构建、预警模型选择、信息系统搭建等要点,同时剖析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提升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预警系统;构建
一、引言
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因其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参与主体多,面临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风险。风险一旦发生,易致成本超支、工期延误甚至项目失败。因此,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与预警系统,对全面防控风险、保障项目目标实现具有关键作用。
二、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需全面梳理项目各阶段风险因素,涵盖政治、经济、技术、自然与社会环境等层面。可运用专家调查、头脑风暴等方法,结合项目实际深入分析,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风险数据库,为后续管理提供基础。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确定风险发生概率与损失程度,划分风险等级。定量方法如蒙特卡洛模拟,定性方法如风险矩阵法,综合评估结果为风险应对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三)风险应对
依据风险等级与类型,采用风险规避、减轻、转移和接受等策略。规避即改变计划避免风险;减轻通过措施降低风险概率或损失;转移借助保险等方式转移后果;接受适用于低概率、小损失风险。
(四)风险监控
建立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利用项目管理软件等实时采集数据,动态监测风险。当指标超阈值或风险变化时,及时分析评估,调整应对策略,并定期总结优化风险管理工作。
三、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预警系统构建
(一)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预警指标体系是预警系统的核心,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从项目的目标出发,结合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选取能够全面反映项目风险状况的指标。可将预警指标分为进度预警指标、成本预警指标、质量预警指标、安全预警指标、环境预警指标等类别。进度预警指标如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延误时间、进度偏差率等;成本预警指标包括成本超支率、预算执行偏差等;质量预警指标有质量检验合格率、质量事故发生率等;安全预警指标涉及安全事故隐患数量、安全事故发生率等;环境预警指标包含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环境投诉次数等。
(二)预警模型选择
预警模型是实现预警功能的关键工具,根据预警指标的特点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预警模型。常用的预警模型有单指标预警模型、多指标综合预警模型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预警模型。单指标预警模型是针对单个预警指标设定预警阈值,当指标值超过阈值时发出预警信号,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多指标综合预警模型通过对多个预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得出综合预警结果,能够更全面地反映项目的风险状况;基于人工智能的预警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等,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和自学习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预警信息系统搭建
搭建预警信息系统是实现预警功能的技术支撑,该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预警发布等功能。利用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对项目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方便数据的查询和调用。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和算法,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预警模型计算出预警结果。当预警系统检测到风险信号时,通过短信、邮件、APP 推送等多种方式及时向项目管理者和相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达。
四、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及预警系统构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1.数据获取与处理难度大:大型复杂工程项目涉及的数据量大、类型多、来源广,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难度大。部分数据可能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一致的问题,影响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准确性。同时,数据的实时性要求高,传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难以满足项目风险管理的需求。
2.多主体协同管理困难: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参与主体众多,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主体之间利益诉求不同、信息不对称,在风险管理和预警系统构建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沟通协调成本高,信息传递效率低,容易导致风险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和延误。
3.技术应用与人才短缺:风险管理机制和预警系统的构建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但目前工程管理领域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技术人才短缺。项目管理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难以充分发挥技术在风险管理和预警中的作用。
(二)应对对策
1.加强数据管理与技术应用: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标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项目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提高数据质量和处理效率。引入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为风险管理和预警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同时,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适合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技术解决方案。
2.完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项目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各方在风险管理和预警系统构建中的职责和分工。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提高沟通效率。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
3.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风险管理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既懂工程管理又熟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专业人才,充实项目风险管理团队,为风险管理机制和预警系统的构建提供人才保障。
五、结论
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及预警系统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降低项目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全面识别、准确评估、有效应对和持续监控;搭建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项目风险并发出预警信号,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尽管在构建过程中面临着数据获取与处理、多主体协同管理、技术应用与人才短缺以及预警系统适应性等方面的挑战,但通过采取加强数据管理与技术应用、完善协同管理机制、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预警系统适应性等对策,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在未来的工程管理实践中,应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管理机制及预警系统,提高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工程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芳. 大型工程项目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 湖北:三峡大学,2007. DOI:10.7666/d.d039313.
[2] 成忠蔚. 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分析及对策[J]. 现代农业研究,2019(7):116-118. DOI:10.3969/j.issn.1674-0653.2019.07.052.
[3] 郭峰,李媛媛,彭晓菁,等. 基于DEMATEL-AISM的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4,21(2):802-811.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