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
邹刚
420802198602037654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更加重视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以期通过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噪声污染,对城市气候环境进行有效调节,为居民生活和工作提供适宜的环境。因此,应深入分析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技术相关内容,利用技术赋能工程管理,强化工程管理质量和植物种植效果,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提供持续支撑。
1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原则
1.1 适地适树原则
在开展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时,首要遵循的原则是适地适树。这一原则强调植物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要求根据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土壤特性(如酸碱度、肥力、排水性等)以及水文条件(如降雨量、地下水位等)来精心挑选适宜的树种。通过科学分析和评估,选择能够在当地自然条件下良好生长的树种,不仅能保障植物的健康发育,还能减少因环境不适应导致的生长缓慢、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从而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推动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1.2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也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注重种类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树种的大面积种植。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型,能够构建出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的植物群落。同时,还需考虑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结合,以及不同花期、果期植物的配置,以此丰富景观色彩,延长观赏期,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增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3 美学原则
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美学原则至关重要。应注重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和季相美,通过合理的布局与设计,将不同形态、色彩和季相变化的植物巧妙融合,形成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和谐美的园林景观。此外,还需考虑园林的整体风格与主题,使植物种植与园林设计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宜人的游憩空间和视觉享受。
2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
2.1 灌溉与排水
园林绿化中的灌溉工作极为关键,需要根据每种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长习性,以及其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来进行精准管理。例如,春季是植物生长旺盛期,需增加灌溉量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而夏季高温时,应避免在中午阳光强烈时灌溉,以免水滴聚焦阳光灼伤叶片。制定灌溉计划时,还需结合植物的生长周期、天气条件、土壤类型和地形特点。砂质土壤保水能力差,需更频繁灌溉;黏土土壤保水性好但排水性差,灌溉时需谨慎。对于坡地或高地等水分易流失区域,可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以减少水分浪费。在实际操作中,应确保水分均匀渗透到土壤中,避免只浇湿表层土壤,可使用专业灌溉设备如旋转喷头、摇臂喷头等,以保证灌溉的均匀性和有效性。排水同样是园林绿化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排水不及时可能导致植物根系缺氧、土壤盐碱化和病虫害滋生等问题。因此,在园林绿地设计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建设。自然排水主要利用地形坡度使雨水自然流走,适用于坡度较大的区域;人工排水则包括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等多种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可采用雨水花园或渗透性铺装材料等生态排水措施。
2.2 施肥管理
施肥是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但施肥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施肥前应对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确定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为制定施肥计划提供依据。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和植物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无机肥则具有养分含量高、见效快的特点,二者可结合使用以发挥互补优势。施肥方式多样,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 [1]。基肥在植物种植前或生长初期施入土壤,为植物提供长期稳定的养分来源;追肥则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按需补充;叶面施肥则是将肥料溶解后喷洒在植物叶面上,通过叶片吸收养分。选择施肥方式时,需根据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以最大化施肥效果。施肥量的控制是施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施肥过量可能导致养分浪费、植物受损甚至土壤污染;
施肥不足则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影响其正常发育。因此,需综合考虑植物生长需求、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种类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并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施肥过多。
2.3 修剪整形
修剪整形是园艺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融合了艺术审美与科学知识。工作人员在修剪时,需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美学价值[2]。首先,应对植物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出病弱枝、重叠枝和交叉枝,这些枝条会消耗养分并影响植物健康。精细的修剪可以去除生长不良或异常的枝条,为植物创造更有利于生长的环境。修剪时间的选择也极为重要。春季是植物新芽萌发的时节,此时轻微修剪可刺激植物生长;秋季植物进入休眠期,可进行更彻底的修剪,去除多余枝条,减少养分消耗,为来年生长储备能量。整形则是对植物形态的艺术塑造,需根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和环境条件,设计出既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又能满足观赏需求的树形。这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审美眼光,使植物呈现出锥形、圆柱形、球形或心形等美观形态,提升其观赏价值。
2.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植物管理中最复杂艰巨的任务之一。病虫害种类繁多且随环境变化不断演变,因此防治工作必须采取全方位的策略和精细的管理。构建完善的监测体系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情况、叶片颜色和枝条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3]。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其扩散,这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准确识别病虫害的种类及程度,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在防治方法上,物理方法(如手工清除病虫枝叶、设置黄板诱杀害虫)操作简单且无污染;化学方法(使用农药等化学制剂)需注意控制用量和频率,以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则具有环保和可持续的优点。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及程度,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方法。此外,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和定期除草等管理措施,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些管理措施虽然看似简单,但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精准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中的植物种植和养护技术管理需要长期坚持且具有极强的复杂性,需要工程相关人员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和技术应用对策。在实践工作中,应根据城市发展和技术应用原则选择恰当的养护技术进行养护管理,以便强化园林绿化建设水平和植物种植效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营造优美且适宜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敏 .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解析 [C]//2024 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24:1-4.
[2] 王德华 .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解析 [J]. 青海农林科技 ,2024(1):55-57,75.
[3] 党育琦 .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研究 [J]. 吉林蔬菜 ,2023(4):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