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新视角下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徐莹莹

上海市崇明区竞存小学 202156

摘要:本论文基于“新课程、新教材”(双新)改革背景,聚焦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通过分析双新改革对音乐教学的新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深入探讨音乐与语文、美术、体育等学科融合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合理运用跨学科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艺术素养,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同时提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为双新背景下低年级音乐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双新改革;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一、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新教材”(双新)理念强调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主导、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的阶段,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满足其学习需求。跨学科教学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将音乐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能够为低年级学生构建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双新视角下探索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双新改革对低年级音乐课教学的新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1]。同时,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四大维度。这要求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歌唱、演奏技能训练,而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丰富的音乐体验中发展综合素养。

(二)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双新改革倡导学科间的整合与协同,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诸多关联。例如,音乐与语文在节奏、韵律方面相通;与美术在色彩、情感表达上具有相似性;与体育在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上紧密相连。通过跨学科教学,能够将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音乐,拓宽学习视野,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游戏、故事、绘画等方式进行学习。跨学科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将音乐学习与他们熟悉、感兴趣的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种智能。跨学科教学能够调动学生不同类型的智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例如,在音乐与美术的跨学科教学中,空间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音乐与体育的融合教学中,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与他人互动、自主探索而建构的。跨学科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学生在与不同学科知识的互动中,主动构建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在音乐与语文结合的诗歌吟唱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音乐旋律的感受,自主建构对作品情感的认知。

(三)美育协同理论

美育协同理论认为,不同艺术学科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通过整合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教学,能够产生更大的美育效果。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的融合,能够使学生从多个维度感受艺术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四、双新视角下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音乐与语文的融合策略

1. 诗歌吟唱教学:将古诗词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吟唱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音乐的节奏美。例如,在学习古诗《咏鹅》时,教师可以为诗歌谱曲或选用现成的歌曲,让学生通过吟唱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同时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音准。

2. 故事配乐教学:选取有趣的童话故事,为故事中的不同情节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同时感受音乐对情感表达的烘托作用[3]。例如,在讲述《小红帽》的故事时,用轻快的音乐表现小红帽欢快的心情,用紧张的音乐营造大灰狼出现时的危险氛围。

(二)音乐与美术的融合策略

1. 音乐绘画创作: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根据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行绘画创作。例如,播放《春之声圆舞曲》,学生可以用画笔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绘画表达对音乐节奏、旋律和情感的感知。

2. 美术作品配乐: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色彩、构图和情感表达,然后为作品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例如,为梵高的《向日葵》选择节奏明快、旋律激昂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与美术的交融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三)音乐与体育的融合策略

1. 节奏律动教学:将音乐节奏与身体动作相结合,设计简单的律动操。例如,根据歌曲《健康歌》的节奏,编排拍手、跺脚、扭腰等动作,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同时锻炼肢体协调性。

2. 音乐游戏活动:设计与音乐相关的体育游戏,如“音乐传球”“音乐抢凳子”等。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停止信号进行活动,既增强了节奏感,又提高了身体反应能力。

(四)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

除了语文、美术、体育外,音乐还可以与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融合。例如,在学习有关自然的科学知识时,播放描绘大自然声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自然之美;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通过学唱感恩、团结等主题的歌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元宵舞狮》跨学科教学

在有关《元宵舞狮》内容教学中,教师将音乐、语文、数学、美术进行跨学科融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与元宵舞狮相关的诗词或歌谣,感受其中描绘的热闹场景,体会传统文化韵味。接着,结合舞狮队伍的数量、舞狮表演的时长等元素,开展简单的数学计数与时间计算活动。然后,让学生根据对元宵舞狮场景的印象进行绘画创作,勾勒出色彩斑斓的舞狮服饰、灵动的狮子造型等。最后,播放富有节奏感的舞狮音乐,学生学唱相关曲调,并通过节奏律动模仿舞狮动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学科学习体验,既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提升了语言感知、数学运算、绘画表现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案例二:《雪花》跨学科教学

在冬奥会主题曲《雪花》教学中,教师融合音乐、语文与科学。先引领学生朗诵描写雪花的诗歌,感受文学中雪花之美。接着讲解雪花形成的科学知识,揭示自然奥秘。而后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体会其宁静、纯洁氛围。最后,学生用肢体动作展现雪花飘落姿态,在音乐中感悟冬日之美,在跨学科融合里提升综合素养。

六、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不足:部分音乐教师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有限,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时难以把握学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资源匮乏:适合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的教材、教具和网络资源相对较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和整理资料。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音乐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音乐技能,对跨学科教学中培养的综合素养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难以准确衡量教学效果[4]。

(二)对策

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组织开展跨学科教学专题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

2. 开发教学资源: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跨学科教学资源,同时建立区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的跨学科教学案例、课件和素材,为教师提供便利。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要重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表现出的综合素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教学效果[5]。

七、结论

在双新视角下,开展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与语文、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有机融合,能够充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艺术素养。尽管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教师能力不足、资源匮乏和评价不完善等问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开发教学资源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低年级音乐课跨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策略,推动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玲.提升低年级小学生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C]//第三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2025:1-6.

[2] 王艳荣.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C]//第三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2025:1-5.

[3] 陈颖.小学阶段跨学科教学中的音乐学科整合模式研究[C]//第三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2025:1-5.

[4] 支博雅.小学音乐课程设计中的跨学科整合与实践[C]//教育发展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2024:1-4.

[5] 路广.锚定·链接·增值:小学音乐跨学科学习设计的"三步定位法"探索[J].辽宁教育,2025(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