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齐园园
41022519860122612X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输电线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输电线路施工环境复杂,涉及地形多样、气候多变,且施工过程中需协调多方因素,技术难度较大。若施工技术应用不当,可能导致线路运行故障,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一、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
1.1 基础类型选择
输电线路基础需根据杆塔类型、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常见的基础类型包括现浇混凝土基础、预制混凝土基础、桩基础、岩石基础等。现浇混凝土基础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平地或缓坡地区,施工时通过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的特点;预制混凝土基础可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适用于施工周期紧或地质条件较简单的区域;桩基础适用于软土地基,通过打桩或钻孔灌注桩将荷载传递至深层土壤,提高基础稳定性。
1.2 基础施工关键技术
基础施工的关键在于保证基础的强度、埋深和位置准确性。施工前需进行场地平整和基坑开挖,根据基础类型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如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或爆破开挖。开挖过程中需做好排水措施,避免基坑积水影响地基承载力。钢筋绑扎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准确,绑扎牢固。混凝土浇筑前需检查模板尺寸和支撑稳定性,浇筑过程中采用振捣器振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确保强度达标。
1.3 基础防腐与防冻处理
在腐蚀性土壤或潮湿环境中,基础需采取防腐措施,如采用防腐混凝土、涂刷防腐涂层或设置防腐垫层,防止土壤中的腐蚀性物质对基础造成侵蚀。在寒冷地区,基础施工需考虑防冻要求,选择抗冻等级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必要时在基础底部铺设砂石垫层,减少冻胀对基础的影响。
二、杆塔组立施工技术
2.1 杆塔类型与选型
输电线路杆塔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杆、预应力混凝土杆和铁塔;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直线杆塔、耐张杆塔、转角杆塔、终端杆塔等。直线杆塔为线路直线档距内导地线等构件的机械和电气构件受垂直荷载和水平风荷载作用;耐张杆塔为线路分段处,承受导线拉力,起到限制故障范围的作用;转角杆塔为线路拐弯处杆塔,受较大侧向荷载作用;终端杆塔为线路终端,与变电站或发电厂连接,承受线路的全部张力作用,线路电压、荷载大小、地形等都是杆塔选型因素。
2.2 杆塔组立方法
对于杆塔组立,根据杆塔的重量、高度、现场条件等选择相应的组立方法,主要有整体组立、分解组立。整体组立多用于重量小、高度低的混凝土杆,利用起重设备将杆塔整体吊起,落到基础就位固定,施工简单,效率高。分解组立适合铁塔、高大混凝土杆,将杆塔分解成若干段,对各段杆塔进行分段吊装组装,后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2.3 杆塔连接与固定
杆塔各部位之间连接应可靠牢靠,混凝土杆连接多采用法兰盘或焊接,铁塔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螺栓连接必须按规定的力矩紧固,受力均匀,不能出现松动现象,杆塔就位后调整垂直度,直线杆塔的倾斜度不应超过 1% ,转角杆塔向受力反方向预偏,受力后杆塔正直。杆塔固定后安装接地装置,杆塔与接地体连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防雷能力。
三、导线架设施工技术
3.1 导线选型与展放
导线是输电线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输送功率大小、气象条件等因素决定选择何种导线,常见导线类型有钢芯铝绞线、铝合金绞线等。导线展放前进行导线外观和力学性能检查,查看导线是否存在断股、损伤等缺陷。导线展放方式包括拖地展放、张力展放和牵引展放,其中拖地展放方式的地形条件为线路走廊比较平坦和障碍物较少,用人工或牵引机械拉住导线进行牵引,拖在地面上;张力展放方式,导线展放之前先将张力机和牵引机启动,牵引机使导线张力变大后,带动导线进行展放,同时将导线从地面上抬起;牵引展放方式是指将导线展放放置在牵引绳上进行展放,展放过程通过牵引绳带动导线完成展放。
3.2 导线连接技术
导线连接包括钳压连接、液压连接和爆压连接,导线连接质量是影响导线导电和机械强度的关键因素。连接之前要清除导线上面氧化层与污垢,涂抹导电膏,减小接触电阻。钳压连接时,导线连接部分和压接管被压接钳施加压力而连接紧密;液压连接是用电液压机给压接管和导线施加压力完成导线的连接,应用广泛的是大截面导线连接时施压的连接方式;爆压连接是利用爆炸产生高压完成导线连接,使用场合是在机械不便于作业的地方。连接后要检测导线压接质量,测量压接管的压接尺寸和压接管握力,符合规格要求。
3.3 导线紧线与附件安装
导线展放完成后进行紧线操作,通过紧线机调整导线张力,使导线弧垂符合设计要求。紧线过程中需同步观测弧垂,采用温度修正法消除环境温度对弧垂的影响,确保同一档距内各相导线弧垂一致。紧线完成后安装附件,包括绝缘子串、金具、防震锤、间隔棒等。绝缘子串安装需保证连接牢固,方向正确;防震锤安装在导线振动节点处,减少导线因风振产生的疲劳损伤;间隔棒用于保持相导线之间的距离,防止导线相互碰撞。附件安装应符合设计位置要求,确保安装质量。
四、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4.1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前严格审查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记录,施工中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检验,如基础混凝土强度检测、杆塔垂直度测量、导线弧垂观测等,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追溯,记录材料进场检验情况和设备使用状况。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实行旁站监理,及时发现并整改质量问题。施工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全面检查线路的各项指标,确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2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输电线路施工具有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多、野外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等。高空作业时需搭设安全平台,使用合格的起重设备和工具,防止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跨越带电线路、铁路、公路施工时,需制定专项安全方案,采取停电、搭设跨越架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结论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复杂,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直接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通过做好施工前期准备,掌握基础施工、杆塔组立、导线架设等关键技术,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泽林 . 电力工程 220kV 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研究 [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5,(07):55-57+64.
[2] 黄冕 .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20):4-6.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5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