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金宇欣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 广东省广州市 510080

一、引言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政策的深入实施 [3],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陶冶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1]。然而,当前职业院校在音乐活动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9],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要阵地,其音乐活动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探索职业院校音乐活动教学改革的可行路径,兼具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改革实践,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活动教学能力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活动教学存在多方面问题,亟须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音乐技能的培养,如声乐、钢琴等基础技能课程占比过高,而音乐活动设计类课程明显不足[9]。这种重技能轻设计的倾向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却难以将其转化为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方法上,普遍采用传统的单向传授模式,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9]。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教学评价方面,过分注重结果性评价,如期末考试成绩,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9]。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尤其是活动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

此外,教学资源匮乏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许多院校缺乏适合本土幼儿的音乐活动案例和教材,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8]。

三、教学改革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展了系统的教学改革实践,具体措施如下:

(一)重构课程体系

首先,调整技能课程与活动设计课程的比例,减少部分基础技能课程的课时,新增 " 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与实施 " 课程 [1]。该课程以项目为导向,要求学生完成从活动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其次,增设 " 幼儿音乐游戏创编 " 和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 等选修课程 [2],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音乐活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原理和实施要点[6]。

2. 情境模拟法:创建仿真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模拟幼儿园课堂中实践音乐活动教学。

3. 反思性实践:要求学生撰写教学反思日志,通过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4]。

(三)改革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案,包括教案设计( 30% )、模拟教学( 30% )、实习表现( 20% )和反思报告( 20% )。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如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中的表现。

(四)开发本土化资源

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活动资源。例如,将地方民歌、童谣融入教学,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7]。

四、实施成效

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能力提升

1. 音乐活动设计能力:学生的活动方案在创新性和适切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改进。例如,某学生设计的 " 节气童谣 " 活动,将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获得了实习幼儿园的高度评价。

2. 教学实施能力:实习幼儿园反馈显示,学生组织的音乐活动幼儿参与度显著提高,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

3. 反思能力:通过反思性实践,学生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竞赛与就业表现

在2025 年校级技能大赛中,有18 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实习生跟踪调查表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能够快速胜任音乐活动教学工作。

(三)院校合作成效

与幼儿园建立的 " 双导师 " 制度成效显著,院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效衔接。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证实,系统性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活动教学能力。" 基础技能 - 活动设计 - 教学反思 "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 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在更多职业院校推广该教学模式,验证其普适性。

2.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音乐活动案例库,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3. 探索 " 岗课赛证 " 融合模式:将岗位需求、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9]。

4. 加强院校与幼儿园合作:深化 " 双导师 " 制度,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8]。

未来的研究可在继承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5],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构建沉浸式幼儿音乐情境,或借助人工智能(AI)对活动过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个性化评价,从而在保持音乐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特质的同时,实现教学手段与学习体验的迭代升级。

参考文献:

1. 王秀萍 .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8.2. 李妲娜 .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3. 教育部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 试行 )[Z]. 2012.4. 黄瑾 .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研究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5. 陈鹤琴. 儿童音乐教育新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6. 张卫民 . 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与指导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Z].2012.8. 广东省教育厅. 人才培养指导意见[Z]. 2021.9. 王晓燕 . 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20(15):45-49.

作者简介:金宇欣(199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任职于 无职称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