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文学短评写作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杏辉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511316
引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培养学生深度阅读与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动阅读、文本理解碎片化、文学表达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而…补充整本书阅读与情境教学融合的理论空白,为读写结合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为高中语解决整本书阅读“教什么”“怎么评”的难题。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整本书阅读、情境写作、文学短评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2. 案例研究法:选取高中教材经典书目(如《红楼梦》《乡土中国》)的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效果。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收集师生对情境式文学短评写作的反馈,明确需求与问题。
二、情境式文学短评写作的概念
情境式文学短评写作是以文本内容为核心,创设贴近学生认知或生活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人物、主题、艺术手法等撰写的简短评论,兼具情境代入感与评论逻辑性。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以教材推荐的整本书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沉浸式阅读,实现文本理解、审美体验与文化感知的教学活动,把两者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情境式文学短评写作的应用意义
(一)激活学生阅读主动性
通过创设角色代入、问题探究等情境(如“为《边城》翠翠写一封内心独白式短评”),让学生从“被动读”转为“主动思”,激发阅读兴趣。
(二)深化文本理解深度
写作要求学生提炼文本细节、分析内涵,情境则帮助学生聚焦文本关键(如“从《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选择看奋斗精神”),避免阅读流于表面。
(三)提升文学表达能力
在情境引导下,学生需规范表达观点、引用文本论证,逐步掌握“观点 + 文本分析 + 总结”的短评结构,提升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
(四)落实教学目标
将整本书阅读的“理解”“鉴赏”目标与写作的“表达”目标结合,直接对接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四、具体应用策略
(一)精准创设多元情境
1. 文本关联情境:紧扣文本内容创设情境,如阅读《红楼梦》时,设置“大观园诗社评委”情境,让学生撰写“评黛玉《葬花吟》的情感表达”短评。
2. 生活链接情境: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如阅读《乡土中国》时,创设“对比乡土‘熟人社会’与校园‘同伴交往’”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写短评。
3. 问题探究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如阅读《呐喊》时,以“‘阿Q 精神’在当代是否存在”为情境,驱动学生结合文本与现实展开评论。
(二)细化写作指导
1. 内容指导:要求短评聚焦单一主题(如人物某一品质、某一艺术手法),引用文本原句或具体情节支撑观点,避免空泛。
2. 结构指导:教授“开篇亮观点—中间析文本—结尾升意义”的基础结构,针对复杂文本可补充“多角度分析”,如从主题、人物双重视角评论。
3. 语言指导:强调语言简洁、专业,可适当运用文学术语(如“象征手法”“人物弧光”),避免口语化。
(三)构建分层评价体系
1. 学生互评:制定评价量表(含“观点明确度”“文本引用准确
性”“情境契合度”),小组内互评并提出修改建议。
2. 教师评价: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分层反馈,基础薄弱学生侧重“观点与文本匹配度”,优秀学生侧重“思维深度与创新性”。
3. 成果激励:通过班级展板、校园公众号展示优秀短评,设立“最佳观点奖”“最佳文本分析奖”,增强学生成就感。
五、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对象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设计情境式文学短评写作活动。
(二)实施过程
1. 情境创设:围绕“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温情’”创设情境,打破学生对鲁迅“冷峻”的固有认知。
2. 阅读引导:引导学生梳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 <山海经 >》等篇目中体现“温情”的细节(如阿长买山海经、寿镜吾先生的教学)。
3. 短评写作:要求学生撰写 200 字左右短评,结合具体篇目分析“鲁迅温情的表现及意义”。
4. 评价反馈:通过学生互评筛选典型作品,教师重点点评“细节引用是否恰当”“对‘温情’的理解是否深刻”。
(三)效果
85% 的学生能准确引用文本细节, 60% 的学生提出“鲁迅温情中藏对现实的反思”等深度观点,学生阅读主动性与文本分析能力显著提升。
六、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现存问题
1. 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与文本关联度低(如脱离《乡土中国》理论谈“乡村振兴”),导致短评偏离主题。
2. 基础薄弱学生难以平衡“情境”与“文本”,易出现“只谈情境不析文本”的情况。
(二)解决对策
1. 教师培训:通过教研活动开展“文本与情境匹配”专题研讨,提供优秀情境设计案例供参考。
2.分层任务: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观点提示”(如“《朝花夕拾》中,鲁迅对阿长的温情体现在___”)与“文本片段节选”,降低写作难度。
结论
情境式文学短评写作能有效激活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阅读深度、写作能力与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显著价值,其“情境创设—写作指导—分层评价”策略可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荣生.整本书阅读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 李吉林 . 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4] 余映潮.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路径[J]. 语文建设,2021(18):56-59.
[5] 张莉 . 文学短评写作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实践探索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2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