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与研究
龚巧华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
引言
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德育工作在塑造学生品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提升沟通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核心素养教育的兴起进一步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在道德、社会责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旨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公民。在这个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变得更加必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沟通能力,可以全面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出具备全面素养和良好品德的新一代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首先,良好品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品德修养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举止、价值观念和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的全面发展,还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良好品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的德育教育能够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守信用、尊重他人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此外,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成功也有着重要意义。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高中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方式,他们可以逐渐形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可以通过教育课程、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原则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等,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改善社会环境[ ]。简言之,高中德育工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价值观、社会参与意识,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为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成员奠定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首先,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德育工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合作与协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沟通能力是培养学生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学生被要求具备领导和合作的能力,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并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协调不同观点,并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通过德育工作,学生可以学习跨文化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增强他们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的实践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
首先,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方向。通过明确定义的德育目标,学校和教师能够明确知道他们的德育工作应该达到的标准和目标是什么,有助于他们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教学策略,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其次,明确的德育目标有助于学生和家长理解和参与德育工作。德育目标的明确性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对于学生品德和行为的期望,并激发他们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学生可以明确知道他们需要发展的品质和行为准则,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
在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时,学校可以参考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教育标准和德育指南,从中获取有关德育目标和期望的信息,这些标准和指南通常包含了学生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和德育素质。组织教师和家长的研讨会或座谈会,就德育目标展开讨论和交流。通过集思广益,可以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共同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期望的明确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且可以进行量化或衡量。
(二)落实跨学科德育机制
首先要整合跨学科教学资源: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跨学科合作,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将德育内容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引入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问题,或在科学课程中讨论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中全面理解和应用德育的内容。其次,设计案例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是一种针对实际问题和情境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道德价值观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争议或伦理挑战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体验到道德冲突和抉择,并思考如何做出符合道德原则的决策。再次,引导学生思辨和批判思维: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估不同观点,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论证。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对复杂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并形成独立、负责任的见解[2]。最后,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可以创设情境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模拟法庭辩论、伦理委员会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表达他们的观点。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体验到道德冲突和抉择的复杂性。通过落实跨学科德育机制和加入案例教学,学校能够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应用道德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三)开展特色性德育活动
首先可以组织主题演讲和讲座:组织主题演讲和讲座活动,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等来校园进行演讲,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这些演讲和讲座可以涵盖人文、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意识。其次,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困境,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慈善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再次,可以建立德育主题月或周:设立德育主题月或周,以特定的德育主题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和宣传。例如,道德伦理月、公民责任周等,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演讲、写作比赛、艺术展览等,加深他们对德育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德育工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必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沟通能力,学校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落实跨学科德育机制和开展特色性德育活动,是实现高中德育目标的关键策略,将为学生的德育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艺凤 . 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探究 [J].高考 ,2023(10):105-108.
[2] 蒋泽韬 . 高中德育教育管理策略探究 [J]. 学周刊 ,2024(03):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