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作者

马丽英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石头寨乡中心完小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所有教师的重视,也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创设情境模式、语言引导教学法、体验式教学以及游戏教学法等方面,就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一些案例,提出了自己一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优化;课件;语言;旋律;游戏

音乐是关乎情感的课程,如果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程懂音乐、知音乐,使其成为伴随终身的爱好,对其成长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但是在小学音乐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课缺乏系统性的弊端,一些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课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研究教材,来创设更多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满足学生需求的目的。

一、用课件创设情境,让音乐美化心灵

情景教学法是音乐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法,其主要通过将学生代入情境中,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小学阶段,心智情感发育并未成熟,但是也是最容易受到情感熏陶的阶段,而音乐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情感交流,通过情境的创设并且将学生代入音乐的情感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执教《秋》音乐课程时,可以将音乐做进课件中,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大屏幕上播放秋天稻田随风摇摆的情景,同时《秋》音乐响起,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仿佛立身于秋天稻田里,随着沉甸甸的水稻一同摇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添加一些场外声音,如水稻随着风摇摆时发出摩擦的声音、天空飞过大雁的鸣叫声等,为引导学生代入情境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用语言促进兴趣,让感受走进课堂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核心,一切声乐艺术包括作词、谱曲以及演唱,都需要对语言进行提炼、整合最终成为艺术。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语言美学特点,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余,还能够体验到音乐中人物的情感。例如:在执教《卖报歌》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卖报童的故事。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向学生描绘一个在风雨中踟躇前行,即使面对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依然乐观向上的小朋友卖报的形象。教师通过对小报童的描绘,让学生对小报童的遭遇充满同情,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同情心,来学习《卖报歌》。教师通过故事激励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理解更为深入,也为学生提升音乐素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用旋律启迪人生,让思想自由飞翔

音乐与其他课程较为不同的地方便是情感审美,情感审美是感受美,是艺术美,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息息相关。在音乐教学中,感悟多于语言,也许语言教学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想要提升学生的感悟,需要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艺术。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课程时,需要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徜徉。例如: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训练过程中,可以开展以“生活中的音乐”的音乐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探索生活中声音的作业,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或者网络相关设备在生活中录制声音,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将声音传到教师电脑中,教师通过音乐合成软件,将学生搜集的声音加入到一些轻音乐中。在播放时,很多学生听到自己录制的声音,会特别兴奋。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种参与感,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四、用游戏调剂课堂,让学习充满生机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尤其对于小学生。高尔基曾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如果能够将音乐融于游戏,将音乐课程设计为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潜意识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便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执教《小青蛙找家》时,可以通过设计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上三只青蛙头像,然后进行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好奇教师要做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将精力放入课堂。当音乐结构、歌词以及旋律传授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说:下面我们要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三只小青蛙找家》。学生一听到玩游戏,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讲述过程中,学生也逐渐了解到游戏规则,那便是先将学生分成三组,然后教师弹奏刚学习的音乐《小青蛙找家》按照顺序一人唱一句,如果出现错误不会得分;如果唱对了,学生代表的小组对应的青蛙会向上跳格,一首歌时间大约在2分钟左右,临下课前依然能够弹奏4~5次,保证学生在下课前完成比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五、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效率优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多媒体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教育事业方面也不例外。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其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是一个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技术,其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音乐教学场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来。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抓住学生爱玩的这个特点,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来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氛围。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音乐环境自己编一套动作或者让学生模仿音乐中小朋友的动作等。这样在同学们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授《春秋花月夜》这篇音乐欣赏课之前,可以提前在课下搜集一些与这篇音乐课有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短片等素材,并将这些音乐素材做成PPT的形式或视频的形式,待正式上课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插入这些素材,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真实的音乐情境,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这篇课文所要表述的感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程能够为学生情感提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注重技能以及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因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在进行情感培养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更新教学方法,理解教学方法内涵,通过思考、学习,为学生创造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运用研究[J].音乐时空;

[2]陈亚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