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沉浸式学习环境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土送阿依. 艾孜孜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第二幼儿园

引言: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及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发展,沉浸式学习逐渐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当前已有研究表明,该类环境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与认知能力,然而针对其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仍相对薄弱。基于此,本文从沉浸式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出发,系统分析其在幼儿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路径与影响因素,力求为学前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1、沉浸式学习环境的特征

1.1 多感官刺激

沉浸式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呈现多感官感知,这对于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意义重大,传统课堂多数为单一的视觉或听觉,幼儿的感官体验通常较为不足,沉浸式学习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互动投影等技术,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平衡觉等感知,使幼儿能够在具有现场感的环境中探究与习得,这种整体性感知能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和投入度,并引发他们的好奇与探究意愿,进而促使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活跃。

1.2 情境化与互动性

沉浸式学习环境重视情境化与互动性,即构建仿真或虚拟的学习场景,让幼儿在特定情境中自主参与并与环境开展交互,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使幼儿能够在变化、实际的场景中感受角色扮演、问题解决和探索活动,幼儿可以在虚拟的“森林探险”中与虚拟小动物交流、解决问题,或者在沉浸式故事空间中,互动可推动情节进展,这种情境化学习能够提升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培育他们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本领,互动性则更深层次巩固了幼儿的主导地位,使他们经由操作、选择及反馈持续修正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与创造的循环。

2、沉浸式学习环境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技术因素

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技术因素是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前提,技术设备的优越性和匹配度直接确定幼儿能否顺畅进入沉浸场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互动投影等技术,如果画面真实、响应迅速,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沉浸体验,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学习实践中;设备操控复杂、出现迟滞或图像质量差,则会中断幼儿的注意力,减少其探究兴致,甚至引发焦虑和厌烦,技术内容的设计品质同样关键,学习内容过于娱乐性强或分散化,容易导致幼儿停留在感官刺激层面,缺少深度思维与创造,内容过于局限或简单,也会约束幼儿的想象与表达余地,优质的技术应具备吸引力、教育功能和开放属性,能够调动幼儿自主思考与创新 。

2.2 教育因素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水准直接作用于创意成长,老师若能给予幼童正向回应和鼓舞,协助他们将感受变为新观点,便能促进幼童形成开阔思路与创新念头,教学环境中的协作学习同样紧要,幼童在沉浸式活动中小组配合,在习得交流与配合的同时,彼此启迪也能唤醒更富创意的构思,教学评估方法也是一项作用要素,若仅以标准化答复来评定幼童的显现,将局限其创意思维成长,反之,采用过程性、多元评估方法,鼓舞幼童展现独到观点与成效,则更能激发他们勇敢尝试与创设[2]。

2.3 幼儿个体差异

在沉浸式学习环境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幼儿的个人不同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思考能力、思维程度和感知发展上有不同,低龄幼儿更易于被沉浸式环境中的视觉、听觉等直接刺激所吸引,而大龄幼儿则更能在环境中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意表达,沉浸式学习活动需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不同设计,才能有益提升其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也是左右创造力的关键因素,有丰富的经历的幼儿更易于将实际经验与沉浸环境结合,继而出现新的联系和想法,经历较少的幼儿则可能需要更多老师帮助与环境铺垫,同时幼儿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敏感程度也有不同,一些幼儿能够很快适应并努力探索,其他幼儿则可能觉得陌生甚至有抵触心理,不注意这些不同可能造成一些幼儿无法充分利用沉浸式学习的创意能力[3]。

结束语:

综上,沉浸式学习环境作为融合教育技术与认知发展理论的创新路径,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可能。通过多感官刺激激发感知与联想、情境化互动促进思维建构,以及个性化开放性引导自由表达,沉浸式学习能够有效拓展幼儿的创造空间。未来的学前教育应进一步探索沉浸式技术与课程目标的深度融合,完善师资培训与评价体系,以实现技术赋能下创造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 国 英 . 创 客 教 育 下 的 幼 儿 创 造 力 发 展 [J]. 师道 ,2024(24):248-249.

[2] 唐井亭 . 幼儿园沉浸式艺术活动促进大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研究 [J]. 文渊(小学版),2024(1):434-436.

[3] 伍艳. 探索沉浸式学习环境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 今天 ,2024(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