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

梁后府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663300

引言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关联起来,实现对教育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新课标的解读,结合具体的教育要求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以赏促评,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赏析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过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优秀作品,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赏析完作品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论,并给予客观的点评,但尽量不要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发言,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学习《静物写生》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赏析。当前我国有很多静物写生的名家作品,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作品。学生赏析完以后可对作品作出评论,评论可以从多角度展开,如可从表现手法、色彩渲染以及线条流畅度等角度进行评论。针对学生的评论,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评,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点评就是一种及时的反馈,可以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认知上的优点与不足。除了赏析名家作品,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中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大家欣赏,因为供赏析的作品出自学生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提升学习效果。

2 注重文化渗透,丰富教学资源

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要素,挖掘与拓展美术课程教学中的文化资源,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对发挥美术教学的文化育人功能有重要帮助。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情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品质素养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美术教师要结合新课标具体要求,准确认知美术课程教学中融合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挖掘美术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文化要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搜集整理相关的文化内容,将其引入美术课堂,丰富美术教学资源。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和引导,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搜集整理、学习分析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教育的融合与渗透,辅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与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通过文化的融合,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发展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要注意讲究方法,教师要改变以往语言灌输式的、单一的文化渗透形式,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思考、探究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折剪纸”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涉及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整理有关剪纸的拓展性内容,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传统剪纸艺术中,选取符合学生兴趣的艺术元素,比如窗花、门画以及传统剪纸艺术中的花、鸟、鱼、虫、各类吉祥纹样等艺术元素,通过视频、图案等形式呈现出来,并指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动、形象的剪纸图样是如何剪制出来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给学生介绍不同图样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幅寓意丰富的剪纸作品。

3 完善评价机制,以评助学促进发展

评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评价可实现以评助学的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问题,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完善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教师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以鼓励、肯定为主,让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教师还要开展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给予学生具体的、具有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小学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装饰画”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了解了装饰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掌握了装饰画的构图、色彩搭配和装饰手法,并完成了绘制装饰画的课后作业。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从创意、构图与色彩、技术与材料、个性表达等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以肯定为主,提出一些整改意见,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开展互评,使其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并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简而言之,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功能,以评助学,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通过以赏促评、注重文化渗透和完善评价机制等多种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丰富教学资源,并以评助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还为他们未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为小学美术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可能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庄艺娜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多学科融合[J]. 考试周刊,2023(48):151-154.

[2] 华雪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实践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3(22):178-180.

[3] 孙静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3(2):140-142.

[4] 俞达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探讨 [J]. 学苑教育 ,2023(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