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刘邦彦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学科边界逐渐模糊,融合育人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趋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发展综合素养。Protect the Earth 单元围绕环保主题展开,涉及自然科学、社会行为、伦理道德等多维度内容,天然具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条件。教师可依托该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视角理解环保内涵,例如通过科学实验了解水资源污染与净化原理,通过数学统计分析家庭碳排放数据,通过美术创作表达环保理念,通过劳动实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这种融合教学不仅丰富了英语课堂的形式与内容,更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融通德育,落实学科育人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传授,更承载着“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功能。在 Protect the Earth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紧扣“环保”与“责任”两大主题,将德育无痕融入语言实践。例如,在阅读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Whyshould we protect the Earth?”和“What can we do for our planet?”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观点,并适时引入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危机的紧迫性。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环保纪录片片段,如《我们的地球》等,观看后开展“我的环保承诺”英文演讲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用英语表达保护环境的决心与行动计划。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模拟“地球卫士”“环保倡议者”等角色,用英语发起倡议或模拟国际青少年环境峰会,陈述环境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在语言运用中内化了环保意识,更将责任感转化为日常行动,真正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打通科学,培养探究意识
本单元涉及水资源、森林保护、能源利用等科学议题,为科学与英语的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如“地球资源调查小组”,指导学生分组研究某一类资源,如淡水、煤炭、森林的现状与问题。学生需要收集数据、阅读简单的英文科普资料、甚至动手做小实验,如模拟水污染过滤实验。例如,在“水资源保护”项目中,学生可进行家庭用水量调查,并利用简易材料制作水过滤装置,通过实验观察污染水的净化过程,同时用英语记录实验步骤与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用英语整理调查结果、绘制思维导图、并做小组汇报。例如,一组学生可能通过测量家中每日用水量,计算出若每人节约 5 升水,全校可节约多少水资源,并以图表形式在英语课上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也锻炼了用英语处理信息、表达成果的能力,从而实现科学素养与语言能力的双提升。
三、连通数学,提升思维品质
环保议题中常包含大量数据支持,例如碳排放量、垃圾增长率、可再生能源占比等,这为数学与英语的跨学科融合创造了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数字背后的环保真相”主题活动,让学生分析、计算并可视化环保数据。例如,教师提供某地区五年内塑料垃圾产生量的数据,要求学生用英语制作折线图,分析变化趋势并推测原因;或设计计算任务,如“如果每个学生每天节约 1 张纸,全校一年可拯救多少棵树?”
学生需分组计算、比较结果,并用英语撰写简短报告。教师还可引入“碳足迹”计算任务,让学生根据家庭用电、用水、交通方式等数据,计算个人或家庭的碳排放量,并提出减少碳排放的具体措施,用英语进行汇报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数学计算与统计知识,更学会了用英语描述数据、阐释现象,强化了逻辑思维与跨文化语境下的表达能力。
四、融合美术,激发审美创造
艺术表达是学生抒发情感、传递理念的有效途径。在学习 Protectthe Earth 单元时,教师可组织“环保艺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以绘画、手工、海报等多种形式呈现他们对地球未来的想象。例如,学生可分小组完成“理想地球”主题海报设计,并用英语撰写宣传标语、创作主题英文歌曲或说唱词。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需用英语介绍创作理念与环保讯息,还可邀请其他班级参观“环保艺术展”,由学生担任英文讲解员。这一过程不仅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审美能力,也为其提供了有意义的语言输出情境,有助于提升表达自信与语言运用的流畅度。
五、结合劳动,践行环保行动
劳动教育强调“做中学”“用中学”,正可与英语学习及环保主题有机结合。教师可设计以“行动守护地球”为主题的劳动实践任务,如组织校园清洁日、废品艺术工坊、堆肥实践等。例如,在“塑料瓶再生计划”中,学生收集废弃塑料瓶,清洗后用于制作花盆、笔筒等实用物品,并使用英语标注制作步骤、撰写回收日记。在班级内可设立“绿色值班表”,学生轮流负责资源分类、植物养护等任务,并用英语记录当天的工作内容。教师还可组织“校园农场”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负责种植、养护蔬菜或花卉,并用英语记录植物生长过程、撰写观察日记。通过身体力行的劳动体验,学生不仅强化了环保意识,更学会相关劳动技能的英语表达,实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
结语:
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主题为锚点,挖掘语言学习与多学科素养的契合点,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综合、开放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通过深度融合德育、科学、数学、美术与劳动教育,英语课堂不再是孤立的语言训练场,而成为滋养综合素养、塑造价值观念的重要平台。这种融合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科学探究精神、数据分析能力、审美创造力和劳动实践能力。未来,教师可进一步探索项目化、任务型、协作式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构建更加动态、立体、包容的英语学习生态,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责任意识的未来公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柳召金 . 跨学科教学,让小学英语课堂“熠熠生辉”[J]. 江西教育 ,2024(31):77-79.
[2] 陈运 .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研究——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教学为例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13): 54-5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