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思·交融·并进:驱动小学语文跨界融合研究
陈露楚
沐川县高笋学校
摘要:在当今社会,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趋势在教育领域尤为显著。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变革。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跨界融合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更是文化传承、思维培养和情感熏陶的重要载体。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和课堂,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界融合;启思交融
引言:
跨界融合成为打破这一局限的关键。通过将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科技、生活实践等领域相结合,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生动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驱动小学语文跨界融合的因素众多。一方面,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跨界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跨界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促使我们不断探索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驱动小学语文跨界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
部分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跨学科教学仅仅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简单拼凑在一起,缺乏对跨学科整合的深刻理解。这种误解导致教师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时,未能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师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
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背景,能够跨越语文教学的传统框架,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然而,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知识仍然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深入了解,这直接影响了跨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资源整合难度大
跨学科教学需要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学资源的整合难度较大。一方面,优质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跨学科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增加了教学负担。
(四)学生跨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弱
跨学科教学的核心在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然而,许多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往往习惯于单一、封闭的知识体系,缺乏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导致学生在跨学科教学的情境下,难以将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有效地应用于语文学习中,影响了跨学科教学的效果。
二、驱动小学语文跨界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确立跨学科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确立跨学科教学目标是驱动小学语文跨界融合的首要策略,它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跳出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以更加全面和开放的视角审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制定《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充分考虑到美术、音乐等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点。通过引导学生以绘画的形式描绘秋天的景色,或者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情感,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全面,而且具有可行性,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从而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跨界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学科资源,构建跨学科教学内容
整合学科资源是实施小学语文跨界融合的关键步骤,它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巧妙地将这些联系转化为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教师不应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应积极拓展教学视野,结合科学、社会等学科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学习环境。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环境现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结合社会学知识探讨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教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
创设情境作为驱动小学语文跨界融合的有效手段,其核心在于通过构建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和学习。在教授《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数学学科的知识,通过设计数学计算题,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计算出红军的行军速度和所需时间等关键数据。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些计算题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这也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在驱动小学语文跨界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多元化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多元化评价是驱动小学语文跨界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它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仅关注其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全面考察学生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表现。在讲解古诗时,教师巧妙地融入了艺术与美术元素,鼓励学生通过创作画作、雕塑等形式,深入探索和理解诗句的美学价值。同时,教师还结合历史背景、人物传记等内容,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视角去解读和品味古诗。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以确保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驱动小学语文跨界融合的实践,不仅是教育创新的一次深刻探索,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有力推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目标设定、资源的巧妙整合、情境的生动创设以及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构建,我们见证了语文教学从传统向现代的华丽转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收获了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在艺术与科学、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上,拓宽了视野,激发了思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兰必椿.教育信息化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价值与策略[J].亚太教育,2024,(03):1-3.
[2]李新芳.小学语文跨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0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