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创新

作者

魏莹莹

江苏省邳州市建设路小学 221300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方式,促使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声音和视频,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比如教古诗词时,放动画视频或音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诗词意境,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这让学习更直观形象,帮学生更好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二)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视野

互联网上蕴含着海量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书籍、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老师能用这些给学生更多学习材料,让学生见得更多。学生也能按自己兴趣和需要,挑喜欢的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三)促进互动交流,提升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通过在线讨论、小组合作这些方式,学生能更主动参与课堂发言,说出自己想法,和别人互相碰撞思路,这样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互动变得更简单直接。

(四)实现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需求

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偏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数据,老师能及时知道他们的进度和难点,然后针对性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实现个性化教育。

三、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创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桂花雨》一课教学为例,放桂花飘落的动画,配香气音效,让学生看飘落画面、听沙沙声,仿佛置身桂花园。接着问“你们闻到桂花香了吗?这场景让你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感受,再讲作者童年摇桂花的故事,自然引出课文。这样能让学生快速入学习状态,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为学课文打基础。

(二)丰富资源,深化理解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相关资源,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为例,先放圆明园复原 3D 动画,展示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再对比英法联军烧毁后的残垣断壁照片。接着用PPT 展示圆明园收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等文物图片,讲文物背后故事。然后让学生看 5 分钟《圆明园》纪录片片段,说说“看完知道了什么”。最后发在线链接,让学生课后看更多圆明园资料。这样能让学生清楚课文为什么写圆明园昔日辉煌,加深对“毁灭”的痛惜感。

(三)互动教学,提升能力

信息技术为互动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或教学软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猎人海力布》一课教学为例,让学生在班级群里分组,用语音或视频演海力布救小白蛇、劝乡亲搬家的片段,组内先讨论角色语气。演完后用教学软件发起投票,选“最传神表演组”,再让学生在对话框打字说“从哪看出海力布舍己为人”。老师看留言及时评论,像有人说“海力布急得哭了”,就追问“他急什么”,帮学生理解人物。这样能让大家边玩边学,提升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个性化学习,满足需求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教学系统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以《慈母情深》一课教学为例,用智能平台给学生分任务:阅读好的学生,推《背影》等名家写亲情的文章,让他们对比写法;写作弱的学生,发“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范文片段,配微课讲怎么用细节写母爱。平台还自动记录学生做题情况,像有人总错“神态描写”题,老师就单独发练习题,课后用语音讲思路。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按自己需要学,补齐短板。

(五)拓展延伸,培养素养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供有力支持。比如学完《太阳》一课后,让学生用平板搜“太阳与人类生活”的资料,像太阳能发电原理、古人对太阳的神话传说,做成3张幻灯片。再推荐《十万个为什么》里“太阳系奥秘”章节,让学生扫码阅读后,在班级群语音分享“最神奇的发现”。还能组织用绘图软件画“未来太阳能城市”,配200 字短文写设计想法。这样能让学生从课文延伸到科学、文化探究,练阅读、写作和探究能力。

四、结论

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创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比如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开展互动教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个性化学习,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些做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然而,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重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避免形式主义和过度依赖。未来,信息技术会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会更丰富,发展空间也更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巍 . 信息技术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S1):45-46.

[2] 翟淑艳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09):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