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管理措施
谭伟 邓立民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有所增加,不恰当的建筑工程活动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大规模的基础施工可能影响地下水的分布,进而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地质灾害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在建筑工程施工前要做好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的地质条件,提前做好有效的防治对策,降低建筑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破坏的风险,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变形和崩塌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防治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减轻或者避免地质灾害的影响,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使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建筑工程;防治;安全;地质勘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开发程度明显提升。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现场所面临的环境也更加复杂,如果缺少对地质条件的勘察了解,或者没有做好完善的应对措施,将会威胁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较多,比如地壳运动引发的地震,长期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地质条件本身为岩土体,人类的过度开发等。一些不恰当的建筑工程活动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地质灾害,对工程本身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地质灾害的破坏力极强,可能在瞬间摧毁建筑物,危机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灾害,可能延误工期而增加施工成本,也可能导致工程无法继续施工和使用,严重的情况下会威胁到人身安全。在施工前期要对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对工程是否具备施工条件进行科学的评估,然后根据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类型,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治措施,降低建筑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破坏的风险,避免因为地质灾害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减少对施工人员产生的安全威胁,减少经济损失。从长远来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手段,符合社会可持续的要求[1]。
1 建筑工程地质灾害类型
1.1滑坡
滑坡是建筑工程地质灾害中影响较大的类型之一,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有较大的威胁性。滑坡大多是处于斜坡的土体或者岩体整体或者分散的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主要是因为土体或者岩体受到河流冲刷、雨水浸泡、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抗剪强度降低,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斜坡不断滑落。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较为复杂的情况下,需要对山体进行人工切坡,为滑坡灾害的发生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不稳定,土方开挖不合理或者降水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土体或者岩体整体下滑,直接威胁到施工的安全性。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暴雪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同时还会带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坡或者沟谷流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大多发生于沟壑深切、地表相对较为松散、植被稀疏的区域,在降雨较为集中或者降雨强度较大时,地表水大量汇集不断冲刷山体表面松散的岩土层而产生滑坡或崩塌,冲刷下来的岩土与雨水、地表水又会汇集成泥流,顺着沟谷不断流出。泥石流具有突发性、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强大的冲击力会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3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是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威胁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隆起、地面裂缝等。随着地面变形程度的增加,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威胁越大。产生地面变形的原因较多,比如构造运动、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过度开采等。以地面沉降为例,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地区存在过量抽取地下水的现象,由于建筑物自身重量较大,在长期的作用下会导致基土被逐渐压缩,地面标高降低,从而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威胁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对地面的受力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地面变形。地面变形情况会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和耐久性,所以要做好详细的地质勘察和防治措施,也规避或者降低地质灾害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1.4 崩塌
崩塌也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受到地震、雨水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而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现象。发生崩塌的地形一般都是坡度大于45度或者上陡下缓的高陡斜坡地段,多在坚硬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的情况下发生。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过度开发,也可能出现山体崩塌。
2.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1 滑坡防治技术
根据滑坡的形成原理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可从控水和固坡两个角度出发。控水主要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部分,对于容易出现滑坡的区域,可采取有效的截留措施来降低地表水和雨水对山体产生的冲击力。在施工现场的适宜位置增设排水沟,降低因为雨水冲刷对地表的危害。经过地质勘察工作详细了解水文条件,然后根据地下水情况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可通过导水盲沟减少完成地下水的输送。固坡可从保护坡体和降低坡度两个方面考虑,可在施工现场修建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挡工程,增加坡体的稳定性,也可采用土钉墙、灌浆技术加固滑坡体[2]。对于坡度较高难度较大的区域,可适当降低坡体的高度和坡度,通过减轻坡体的自重来减少滑坡灾害。在施工现场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坡体动态,可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降低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
2.2 泥石流防治技术
泥石流会对建筑工程造成毁灭性的损坏,所以要在技术上做好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可在泥石流发生的重点区域修建拦挡坝、谷坊等工程,通过拦截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来降低泥石流的破坏力。设置排导槽或者导流槽等,在发生泥石流时可将其按照制定的路径排泄,避免对建筑物的冲击。加强边坡支护,采用土钉墙、护坡等措施增强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松散物质的产生[3]。在合适的区域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在合适的区域设置排水沟,避免雨水大面积汇集,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还可对降水量、水流等信息进行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2.3 地面变形防治技术
加强地面变形防治技术措施,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在项目施工前,通过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质条件的详细情况,然后做好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较为松软的土质,可采用换填、深层搅拌、注浆等技术来对地基进行处理。在了解土体的实际承载力后,可选择桩基础等适宜的基础类型减少地面变形。在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可采用锚杆技术,利用锚杆连接不稳定土体与稳定地层,以此来提升锚固力限制变形[4]。可采用预制桩技术来加固地基,以减小地面沉降变形。采用灌注桩技术深入稳定地层,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还有地下连续墙技术、土钉墙技术、灰土挤密桩技术等等,都能够有效防治地面变形。
2.4 崩塌防治技术
建筑工程中采取有效的崩塌防治技术,可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采用挡墙技术,通过修建重力式挡墙、抗滑挡墙的方式来阻挡崩塌体的下滑,减少崩塌对建筑物的损坏。也可设置柔性拦石网,在发生崩塌地质灾害时能够拦截石块,避免巨大的冲击力对建筑物的破坏[5]。崩塌防治技术还有削坡技术、注浆加固技术、锚杆支护技术等等,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方式。
2.5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建筑工程能够安全顺利完工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所以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贯穿于工程的始末。在工程开展前期要做好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评估是否具备施工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和工程投入使用后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如果不符合施工条件,要另行选址。通过地质勘察,可明确工程施工区域地质条件的详细信息,然后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治工作。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天气条件,对降雨时间、降雨强度、地表情况进行分析,避免因为雨水冲刷引发地质灾害。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发生地质灾害前能够及时转移到安全区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6]。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防治策略,从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多角度出发,既能够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又不会破坏周围生态环境,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采用动态管理策略,针对工程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优化管理策略,实时掌握工程在不同阶段地质条件的变化状况,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有效性。
3.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工程前期通过地质勘察可详细了解工程现场及周边的地质条件,在做好科学的评估后有效做出应对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隐藏的安全隐患。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较多,且可能同时伴随多种地质灾害类型,所以应该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始末,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共同防御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通过地质灾害防治能够降低安全风险,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区域,避免灾害带来的损失,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曹文旭.岩土工程勘察对基坑支护施工的影响研究[J].全面腐蚀控制,2024,38(03):48-50.
[2]赵丽娟.新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09):190-192.
[3]陈海鑫.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问题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3(20):60-62.
[4]王阳阳.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3(08):171-173.
[5]董坤,陈东海.分析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12):166-168.
[6]曹小红,许涛,尚彦军,王伟中,刘锴,李巧学,蔡明明,尚善宇.伊宁市巴彦岱镇某矿山建筑工程地质选址适宜性评价[J].新疆地质,2023,41(04):60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