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

黄旭东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省成都 610041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跆拳道联盟将比赛改为五局制,并引入了电子护具系统,使比赛节奏明显加快,运动员的对抗强度大幅提升。在这种竞赛环境下,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专项耐力关系到运动员在比赛后半程的体能状况,以及直接影响他们的技术动作完成质量和战术执行效果。中低强度持续训练虽能够提升基础有氧能力,但训练模式与跆拳道比赛实际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新兴的训练方法,近年来在竞技体育领域广受关注。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运动和间歇恢复的训练方式,能更有效地模拟攻防转换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特点。但当前针对跆拳道项目特点的HIIT 专项化研究存在不足,特别是在训练方案设计与专项技术结合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因此,本文旨在探讨 HIIT 对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影响机制,为完善跆拳道科学化训练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某体育院校跆拳道队 16 名二级以上运动员,年龄 18-22 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 人。实验组进行 8 周 HIIT 干预,对照组维持常规耐力训练。两组运动员训练年限、赛前体能测试均无显著性差异。

(二)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法,实验组执行跆拳道专项 HIIT 方案,如 30 秒全力击靶 +30 秒间歇,重复 8-10 组,每周 3 次;对照组进行持续跑等传统耐力训练。干预前后测试专项耐力指标,三回合模拟战技术衰减率、血乳酸清除速率及有效得分率。采用SPSS 26.0 对样本进行t 检验,显著性水平设为 p<0.05 。

(三)实验设计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通过 8 周干预对比 HIIT 与传统耐力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影响。实验分为准备期、干预期和测试期三个阶段。

1. 准备期(第1 周)

实验样本基础数据测试:所有参与实验的运动员完成三项前测指标采集: ① 专项耐力:穿戴电子护具进行三回合模拟战,每回合2 分钟,间歇 1 分钟,记录各回合有效击打次数; ② 生理测试:采用便携式血乳酸仪测定模拟战结束后 3、5、7 分钟的血乳酸值; ③ 运动表现:由 3 名裁判进行评分。依据前测数据,随机将运动员按性别、体重级别均衡分配至实验组与对照组。

2. 干预期(第 2-9 周)

(1)实验组HIIT 方案: ① 训练结构:采用跆拳道专项动作组合,如横踢 + 后踢 + 步法移,执行30 秒全力训练 +30 秒主动恢复,重复8-10组,组间间歇 2 分钟; ② 渐进负荷:每两周调整 1 次负荷,第 3 周增至10 组,第 5 周缩短间歇至 25 秒; ③ 专项结合:每周 1 次结合电子护具的实战HIIT,20 秒连续击打得分部位 +10 秒防御移动。

(2)对照组方案:进行持续跑及常规技术训练,避免HIIT 类内容。两组均保持相同的技战术训练时长与强度。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专项耐力指标变化表1 两组运动员干预前后技术衰减率对比 (x±s)

表 1 结果显示,经过 8 周训练干预后,两组运动员的技术衰减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实验组运动员表现出明显的改善,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而对照组运动员的变化则相对有限。根据统计学检验表明,实验组的训练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在维持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后期技术稳定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二)生理代谢指标变化

表2 两组运动员干预前后血乳酸清除速率变化(mmol/L/min)

从表 2 可以看出,实验组运动员在生理代谢指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血乳酸清除能力的提升尤为突出,这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有效增强了运动员的代谢适应能力。这种改善对于跆拳道这类需要快速恢复的项目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更好的竞技状态。

(三)运动表现指标分析

表3 两组运动员干预前后有效得分率变化 (%) )

通过分析各项指标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提升效果是全方位的。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比赛中的竞技能力。尤其在比赛后半程,实验组运动员展现出了更好的技术保持能力和得分效率。因此,将HIIT 与跆拳道专项技术相结合的训练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跆拳道专项耐力训练提供了新方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 8 周训练干预证实,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能显著提升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实验数据表明,采用专项动作结合的HIIT 方案能够改善运动员的技术衰减率,提高血乳酸清除速率和比赛后半程的有效得分率。这些改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耐力训练。研究结果支持 HIIT 通过优化能量代谢系统和神经肌肉适应性,有效解决了跆拳道比赛中后程技术稳定性下降的关键问题,为专项耐力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建议

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跆拳道训练中推广以下方法:首先,采用“高强度专项动作 + 主动恢复”模式,每周安排 3 次 HIIT 课;其次,将电子护具与 HIIT 结合,实时监控击打效果并调整负荷;同时,在赛前要逐步提高训练强度。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育训练学 . 同期训练对跆拳道专项大学生运动员力量 ,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2024.

[2] 王孝宾 , 马中银 . 功能性训练在竞技跆拳道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 拳击与格斗 ,2023(20):55-57.

作者简介:黄旭东(2001.2),男,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与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