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协同视角下初中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路径

作者

韩思博

山南市乃东区中学 西藏 山南 857000

引言

当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怎样在减少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改善教育质量,这是初中教育迫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家校协同机制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搭建起稳固的合作平台,“五项管理”则给学生的学习生活赋予了具体的执行路径,二者相辅相成,既加强了教育的整体效能,又推动了学生认知能力,行为规范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

1 家校协同视角下五项管理的价值探索

1.1 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

现代教育体系里,家校协同是核心教育理念,也是依靠教育共同体创建起来的系统化教育模式,它的实质是整合家庭和学校资源,在认知发展,情感培养,行为规范等方面形成互补性的教育合力,信息交流,价值认同成为促使学生成长的关键机制,学校教育重视群体目标,标准化管理。

1.2“双减”背景下五项管理的现实意义探索

“双减”政策全面推行之时,优化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成为主要目的,五项管理机制成了关键的制度保障体系,这个体系针对作业管理,睡眠质量,电子产品使用,课外读物筛选以及体质健康维持这五个方面制订具体规范,既给学校教育赋予了标准化的操作准则,又促使家长知晓家校协同的方向,按照政策导向,五项管理若能有效推进,便有利于缩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间的差距,而且可以凭借系统的干预手段,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时间规划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提升学业成绩的同时推动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而体现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统一性。

2 家校协同视角下五项管理的实践教学策略探索

2.1 构建结构合理、理念先进的教师队伍

2.1.1 青年教师培养与引进机制的强化措施

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点是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在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之下,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既是教育体系不断前行的核心要素,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青年教师数量规模及其培养成果直接影响到教育创新的推行效果,从机制角度来讲,要创建起系统化的师资引进与梯队培养体系,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和职业发展规划,促使他们在专业能力、价值观认同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协同发展,进而提升他们在家校合作中的实际引领效果和长久服务效能。

2.1.2 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教师观念的改变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五项管理”政策落实过程中,如果教师依然坚持用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那么将会严重阻碍家校共同育人的成效,此时学校应当构建起一套系统的指导体系,促使教师逐渐形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心的价值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过程性评价以及各种教学手段相互融合的重视程度,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推动教师做到课堂内外、校内外资源的统筹调配和有效利用,保证“五项管理”制度目标与学生成长需求在同一框架下取得协同作用。

2.2 健全教师培训与资源运用机制

2.2.1 构建常态化信息技术培训机制

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的大环境里,信息技术慢慢变成促使家校合作的关键助力,“五项管理”政策执行期间,它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教学资源数字化上,而且对家校互动的质量和速度产生很大改变,要想改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必须创建起系统化又常规化的专门发展架构,这个架构应当关注前沿教育技术走向,工具使用准则以及家校协作场景下的技术整合办法,而且采用分层分类的方式规划培训内容,在各个学段和学期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计划,促使教师不断改良信息技术素质以符合实际的教育和教学需求。

2.2.2 提升教师优质资源共享与利用水平

教育资源配置的效能与共享程度,直接关系到“五项管理”政策落实过程中各要素协同作用的发挥,在此情形下,资源优化的关键并不单纯体现在内容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上,而应具备跨学科整合、跨领域联结以及多场景迁移的能力,建议打造覆盖全学段、贯穿各年级并联通校区的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育数据与教学资源的高效流通,依靠校级教师资源管理系统,给家校共育给予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支撑。

2.3 拓展家校协同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2.3.1 搭建多元化的家校沟通平台

家校协同效能是五项管理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搭建多维交互平台则是实现信息互通、策略协同的主要通道,在平台设计之时就要兼顾实时特性与体系特征:一方面要保证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动态等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让学校顺利把家庭方面的反应意见等汇总起来,借助这种双向循环方式,在制度执行、发现问题以及改变行为方面实现高效率的联动配合,并促使两者在追求同一个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常态化交流与配合。

2.3.2 构建家校共育长效工作机制

短期合作模式很难带来教育质量的明显改善,构建长效机制成为家校共育的主要目标,这种机制既要保证日常管理中的沟通频次和反馈途径稳定,也要从制度上明确双方的权责分配和协作形式,把家校协同变成常态化的教育体系,“五项管理”通过细化职能分工并加强持续互动,给学生发展赋予了系统的支撑,在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方面表现出长效而稳固的效果。

结束语

双轨制教育体系同“五项管理”政策的协同效应,可以塑造出一种推动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这种机制既包含制度上的支持,又存在于操作过程之中,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给予有力的保证,形成高效的师资队伍,完善专业化培训体系,开拓多种合作平台,这些都是保证政策落实效果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依靠长效运行机制,才能达成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促使初中教育在减负提质的过程中达到动态平衡,从而营造出更为科学,全面且符合时代需求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华. 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构建探究[J]. 甘肃教育,2022,(24):118-121.

[2] 李应刚 . 家校共育 - 双减政策下小学校长管理路径探索 [J].华人时刊(校长),2022,(Z2):44-45.

[3] 谢慧婷,赖世锵 . 基于农村学习化社区建设,谈中学家校共36 育策略 [J]. 中学教学参考,2021,(1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