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立医院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策略

作者

崔丽歌 张玉静 王琳琳 赵海强 李朝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成本控制和战略目标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全面预算的定义

全面预算是医院在资源配置与绩效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旨在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财务计划与控制,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其计划性特征体现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系统性,通过对未来经营活动的预估与规划,医院能够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各部门和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这一过程中,预算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堆砌,更是医院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战略对话和目标共识。预算的制定需要基于对市场环境的深入分析与内部资源的全面评估,确保其既具可操作性又能适应现实变化。全面预算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其定义与特征深刻影响着医院的战略执行与绩效管理。计划性、全面性和动态调整特征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得预算成为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支撑,也为医院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有效的全面预算编制与执行,将推动医院在资源配置与绩效考核中的不断优化与创新。

2 全面预算的实施与挑战

全面预算的实施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其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着多重挑战与复杂环境的考验,影响着预算编制的有效性与执行力。首先,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目标和职责往往存在差异,这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信息传递不畅和沟通障碍,部门间的协作与协调难以实现,进而使得全面预算的实施效果受到削弱。部门间的利益冲突更是加大了预算编制的难度,各部门可能倾向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整体目标的实现。

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是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市场竞争加剧、政策法规的变动、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带来预算的预期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偏差。特别是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预算的刚性往往难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与决策的滞后性。此外,技术进步与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对医院的预算理念和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预算编制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未能及时更新的医院在实施全面预算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3 优化预算管理的实践策略

3.1 完善预算编制流程

在预算管理的领域,优化预算编制流程的实践策略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不仅关乎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体现了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为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应注重信息的全面收集与分析。预算编制不仅是一项数字游戏,更需要对市场动态、行业趋势、内部运营及外部环境的深入理解。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使各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相关数据,可以有效减少信息孤岛现象,确保预算的编制以真实可靠的数据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化的预算编制流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与要求,能够提高人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责任感与参与度。引入科学的预算编制工具,例如预算编制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可以提升预算编制的效率与准确性。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提供多维度的分析视角,还能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帮助决策者更清晰地把握预算的整体情况。

3.2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监督机制,以促进预算目标的有效实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不仅能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感,更能有效防范潜在的资金浪费与滥用现象。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对预算执行的动态跟踪与实时反馈,有助于管理者及时掌握资金流向与使用情况,提升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同时,定期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能够有效识别和纠正执行中的偏差,确保预算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预算执行监督不仅仅是对结果的审视,更应重视过程的管理,通过对资金使用行为的细致监控,促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完善。加强预算执行监督,需构建多元化的监督主体,鼓励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与社会监督的协同作用,形成立体化的监督网络。这种多元监督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各方的参与意识,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从而提升预算效益。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对预算调整的灵活应对能力上。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与变化,适时的预算调整与动态的执行监督相结合,能够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3.3 提升预算绩效考核机制

提升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以促进预算执行与绩效的双重提升。科学的考核指标不仅应当具备可量化性与可操作性,还需体现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多维度考量,确保其能够全面反映出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首先,考核指标的制定应当充分结合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情况,确保指标的相关性与适应性。以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全面而又灵活的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测量预算的执行效果以及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考核指标的选择上,应当侧重于效率与效益的双重衡量。效率指标能够反映出资源利用的经济性与过程的顺畅性,而效益指标则关注最终成果的质量与价值。因此,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仅要关注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更应通过设置如顾客满意度、员工绩效、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反映出预算执行对整体组织绩效的贡献。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考核框架,能够有效引导各部门将资源配置与预算执行更加科学地融入到战略决策与运营管理之中。

3.4 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动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预算管理效率与透明度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工具已逐渐渗透至各个管理领域,预算管理亦不例外。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集成与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在此系统中,预算编制、执行与监控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实时数据更新与分析,极大地提高了预算的编制效率,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同时也为管理者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决策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算数据的透明度得以提升,相关数据和信息能够迅速传达到各个层级,增加了预算执行的可追溯性,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管理失灵。推动信息化建设还意味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控各项预算支出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这种动态管理的方式让预算管理从传统的静态设置转向了更加灵活与响应迅速的模式。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内控水平,更能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形成合力,以确保预算目标的有效完成。

4 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立医院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持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紫楠 . 公立医院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有效模式探索 [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5,(01):158- 161.

[2] 郭玉君 .S 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内控优化研究 [D]. 广西财经学院 ,2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山东省卫生经济协会重点研究和攻关研究课题:“ 全面预算编制与执行和预算绩效考核问题研究” (文号:鲁卫经字【2025】10 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