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孔凡侠
通榆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引言
随着畜牧兽医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从业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是畜牧兽医从业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不仅关系到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福利。然而,当前畜牧兽医教育中,对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部分从业者在职业行为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探索有效的教育路径,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人才、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内涵及价值
1.1 畜牧兽医职业素养的内涵
畜牧兽医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总和,它涵盖多个方面。专业技能是核心,包括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养殖管理、防疫检疫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还包括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与养殖者、同行及相关部门有效交流;较强的责任心,对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确保工作质量;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行业不断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要求。
1.2 畜牧兽医职业道德的内涵
畜牧兽医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现了行业的职业特性和社会期望。它要求从业者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敬业精神,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坚守诚信原则,不弄虚作假,保证诊断结果和服务的真实性;尊重动物生命,注重动物福利,在工作中采取人道的方式对待动物;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纪律,规范自身职业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在防控动物疫病、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履行应尽的责任,防止因自身工作失误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1.3 开展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
开展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对个人、行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对从业者而言,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对行业来说,能够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规范行业秩序,增强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社会而言,有利于保障动物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2、当前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在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中,部分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行业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概念和条文,对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不足,未能及时将行业对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融入教学中。这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行业,难以快速适应实际工作对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具体需求,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2.2 教育方式单一固化
当前的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规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的机会。这种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2.3 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在畜牧兽医教育体系中,对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低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部分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程上,认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辅助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分
配的课时少,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同时,社会和行业对从业者的评价也多侧重于专业技能,对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关注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机构对相关教育的重视程度。
3、加强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3.1 优化教育内容,贴合行业实际
教育内容的优化是提升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基础。要深入调研行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将行业最新的职业标准、道德规范和实际工作案例(去除具体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同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加实践技能训练和职业场景模拟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明确自身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素养和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3.2 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
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去除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行业中可能出现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场景,在实践中体会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组织行业专家讲座,邀请一线从业者分享工作经验和职业感悟,增强教育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渠道。
3.3 提高重视程度,完善教育体系
教育机构需从根本上提升对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层级,将其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与实施方案中。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打破传统课程结构的局限,系统性增加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的学分占比,确保每学期都有固定且充足的教学课时,避免此类课程沦为边缘化的 “附加课”。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既要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提升现有教师的相关教学能力,也要针对性引进兼具畜牧兽医专业功底与教育伦理研究背景的复合型教师,打造专业的教学团队。同时,建立涵盖课堂表现、实践行为、职业认知等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将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表现作为学生评优、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衡量。此外,主动搭建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平台,通过联合开发课程、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将行业的职业标准与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资源,形成 “院校主导、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教育合力,确保教育目标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结束语
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畜牧兽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当前,该领域的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育机构、行业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提高重视程度等策略,不断完善畜牧兽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从业者,为畜牧兽医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寄香 , 张仁森 , 郭球松 , 谢宇强 , 艾金龙 .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猪生产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 畜禽业, 2024, 35(12): 59- 62.
[2]杨晓峰. 畜牧兽医开展动物检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广东蚕业,2024, 58 (12): 36- 38.
[3] 李志惠 , 许芳 , 龙玲 , 张正群 , 刘镜 . 技能竞赛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分析 [J]. 黑龙江动物繁殖 , 2024, 32 (05): 64-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