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自然资源在STEM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

诸取芳

昆山市西湾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300

STEM 教育理念正在逐渐渗入到学前教育当中,这种包含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的综合性特质给幼儿早期发展赋予了独特的视角。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内容的设计及其执行方式对于认知发展和创新素养的培养有着长远的影响。凭借操作性、直观性以及实践性这些特点,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通过把种植区、饲养区等自然环境要素纳入STEM 课程体系,既可引领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深入领会科学原理,又可有效地唤起探究兴趣,改进问题解决水平,而且还可以加深环保意识。此项研究着重于幼儿园资源状况,借助项目制学习模式推进STEM 教育模式的创建,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成果并促使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幼儿园自然资源的STEM 课程应用现状与探索

(一) STEM 课程中种植区自然资源的应用研究

幼儿园种植区是开展 STEM 教育的关键场所,这里的实践活动可以将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思维结合起来。“一米菜园”“立体种植”这类项目里,教师带领幼儿们系统地学习有关植物生长的机制、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温度和水分对植物发育的影响等自然科学知识。在参与种植实践的时候,既能学到一些基本的园艺技能,又能在测量和观察活动中利用数学工具记录植物生长的数据,从而慢慢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废旧材料制作种植箱的实践活动,能通过工程化学习范式促使幼儿用本土资源做到创造性的再利用,从而培育其革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二) STEM 课程中饲养区自然资源的有效融合

作为 STEM 教育的关键执行场所,幼儿园饲养区凭借众多资源和多种操作平台,给幼儿给予了探究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难得机会。通过废旧轮胎架打造鸡鸭运动场、围栏划定松鼠活动区域,以及树木搭建多功能鸟类栖息地等富有创意的项目,幼儿能够直观感知动物的行为特点与生存环境,并借助创意设计与工程思维深化对生物学和生态学关键概念的理解。在鸡鸭运动场的设计进程中,幼儿要采用测量、绘图以及团队合作等办法,按照禽类行为规律和生理需求来规划合适的通道布局。至于松鼠路径和鸟巢制作部分,则要幼儿仔细观察目标物种的行为模式,联系现场状况和可利用材料去构思实用的方案。此类实践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更新能力和动手技能,而且通过真实情境教学增强了对科学原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水平。

(三) 山坡溪流自然资源融入STEM 课程的实践研究

山坡和溪流是幼儿园自然教育环境中的关键部分,它们为 STEM课程的实际应用给予了很好的载体。“山坡溪流构建”项目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溪流水文情况、岩石形状以及植被分布之类的景象,从而深入体会水文地质学、生态学以及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在执行步骤时,幼儿要依靠物理原理剖析水流速度、坡度与流量之间的联系,还要用基本数学手段来开展数据搜集并加以记载。通过团队合作、实验规划以及成果表现之类的实践活动,幼儿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得以加强,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这样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有益于培育幼儿的生态保护意识,唤起对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关注,慢慢养成珍爱自然资源的价值观。

二、基于自然资源的STEM 课程设计与实践效果分析

(一) 项目式学习在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成效

项目式学习(PBL) 属于一种以实践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其关键之处在于通过具体任务来达成学习目的。在自然资源主题的STEM 教育课程设计当中,此种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以及高效性,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可以依靠资源环境类任务去引领幼儿展开跨学科知识整合以及探究性学习。“一米菜园”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幼儿通过自己动手种植、测量并记录等活动,系统性地完成对植物生长全过程的观察与研究。“松鼠跑道”项目聚焦于幼儿团队协作下的创新性跑道设计活动,利用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强化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科知识同实践操作相结合,这种项目式的学习方法既能够激发幼儿探究的热情,又可以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加深理解并达成教学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 自然资源与STEM 课程的学科整合策略研究

在 STEM 教育理念之下开发自然资源类课程的时候,学科整合被当作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这四个领域相互渗透,给幼儿搭建起多方面的学习平台。“废旧物品种植框”制作活动要幼儿用力学知识来做材料挑选和结构规划,还要凭借工程思维去探寻解决办法。数学部分借助测量、记录以及数据分析等手段加深对长度、质量、容积这些概念的领会。科学探究部分引领幼儿观察植物生长周期的改变情况,以此来优化实验规划和数据处理技能。这种跨学科整合的办法有益于冲破传统的学科界限,而且能有效地推动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 生态意识与STEM 课程的融合培养

把自然资源要素放进 STEM 教育体系当中,就能明显改善幼儿的生态认识水平和环保意识。在幼儿园种植区、饲养角以及户外自然环境这些实践地点里,幼儿们通过亲身经历去探究植物生长规律、动物生存需求、生态系统功能等内容。利用废旧材料改良设计种植装置或者松鼠栖息地之类的活动,幼儿既能应用科学和技术知识,又能深刻体会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通过整合生态教育观念到STEM 课程开发过程里,有益于引导幼儿正确认知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唤起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实践案例分析与STEM 课程效果的验证研究

“一米菜园”和“松鼠跑道”这两个案例在 STEM 教育中把自然资源整合起来,很好地表现了STEM 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显著效果。“一米菜园”项目让幼儿亲自种菜,持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学习植物生长的原理,用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探究活动加强了幼儿对植物生长要素(比如水分、光照、土壤)之间联系的认识,也改善了科学探究能力。“松鼠跑道”项目重点培养幼儿的创造设计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利用给松鼠规划运动路线的方式来激起幼儿工程方面的实践热情和集体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把幼儿园自然资源融合到 STEM 教育体系里,既能让教学变得有趣又实际,还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各种智能。利用种植园地、动物饲养区、自然水体这些资源,幼儿就能在现实环境里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工程设计思维、数学逻辑推理水平和生态环保意识。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整合型STEM 教育有益于幼儿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而且给老师供应了大量教学素材和新奇的教育办法。展望将来,在教育观念持续加深的情况下,幼儿园要不断寻找并改进自然资源在STEM 教育中的应用途径,促使教育内容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长久地革新。

参考文献

[1] 倾听幼儿的声音:“幼儿立场”幼儿园课程质量观的逻辑起点 [J]. 张娟 ; 杨莉君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01)

[2] 自然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J]. 罗晓红 ;郑岚 ; 肖意凡 . 学前教育研究 ,2022(10)

[3]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体系[J]. 丁文. 学前教育研究 ,2022(10)

作者简介:诸取芳(2025.8),女 汉族 江苏昆山人 学历:本科职称:幼儿园高级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