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地资源管理在空间规划中的创新策略研究

作者

张宗敏

重庆钧鸿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当前土地资源管理逐渐出现规划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空间规划效果,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土地资源管理在空间规划中的创新策略,有助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对于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1 土地资源管理内容与应用价值

1.1 土地资源管理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主要包括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利用、保护和监督等多个方面。基于科学调查和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资源保护可以防止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严格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落实土地规划,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土地资源管理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土地资源管理能够为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数据支持,明确各地的土地数据以及利用现状,避免盲目开发和无序扩张,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管理有助于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既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管理在空间规划中还起到监管作用,完善土地监管体系可以及时发现、纠正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空间规划有效执行,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的整合与调控,可以促进各地按照规划要求有序发展,提升城乡建设整体水平和质量,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 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存在的困境

2.1 耕地保护不足,资源浪费问题凸显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对耕地的保护不足。我国农村土地资源被征收转用情况严重,耕地资源大量流失,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却较轻,多采取罚款方式,威慑力有限,未能有效阻止非法占地行为,导致违法用地事件频发。此外,部分地区的管理层因过分强调经济发展而放松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甚至出现了“先建设后补办手续”的不当做法,加剧了耕地资源的流失,土地资源浪费明显。

2.2 规划不够合理,建设不够规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持久且复杂的工作,土地规划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规划的合理性尤为重要。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提出初期有效助推了农村经济增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却引发了土地资源的碎片化与浪费问题,给农业机械化生产造成了障碍,难以有效提升农业的效益和产量。同时,该规划在风险抵御上也存在短板,易引发农户间的冲突及盲目跟风种植问题,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2)在土地利用和建设方面,土地流转乱象丛生,利用效率低。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加之已有的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使得土地建设缺乏制度上的规范保障,土地纠纷频发。这不仅加剧了耕地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严重阻碍了土地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还破坏了农民群体的团结,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3 土地资源管理在空间规划中的创新策略

3.1 完善管理体制

在开展土地利用转型以及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时,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首先,自然资源部门应携手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多元化的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机制,旨在满足土地资源保护、利用与转型的多元化需求。为了能够促使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得到有效提高,相关部门应该落实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通过经济补偿、技术扶持等手段,有效遏制过度开发土地、土壤侵蚀与退化等问题;以及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完善,对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牺牲生态环境的行为实施严厉打击,从而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其次,在面对当前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时,应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有效缓解土地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为土地利用转型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制度建设是保障土地利用转型及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自然资源部门应将土地报批审查制度以及土地市场管理制度等进行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出现管理缺位、越权或推诿责任等现象。通过建立健全的考核与问责机制,确保土地管理制度的刚性执行,为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转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3.2 推动土地复垦和整治

为了能够推动土地利用转型工作的开展并且对土地资源进行良好的管理,相关部门应积极投身与土地复垦以及整治工作当中,从根本上解决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土地环境问题,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共生。首先,对于我国而言,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生态工程,主要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将部分农田面积用于恢复自然植被,有利于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以及缓解因过度开垦而导致的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资金投入,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充分激发农民参与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其次,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地沙化的生态问题。为了能够将土地沙化问题进行有效治理,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植树造林,通过种植大规模耐旱、固沙能力强的植物,逐步构建起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沙化土地的扩张;加强水土保持,通过修建梯田、蓄水池等工程设施,改善区域水循环,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为植被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等。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土地沙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3 加大土地耕地保护力度

土地资源管理中,土地可以划分为农用和非农用土地,即耕地资源与城市建设用地资源。就耕地资源而言,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过程中,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十分必要。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实施耕地保护政策、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等的方式,对耕地进行全方位保护。从耕地总量平衡的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保护监管的方式,及时遏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如减少盲目征地行为、控制城市规模不断向外蔓延等,以此保障耕地总量平衡。

结束语

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强化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在面对耕地保护不足、规划编制不够合理等共性问题时,要树立法治理念、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与监测、完善土地资源规划、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信息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窦飞宇 , 邹百平 .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23):31-33.

[2] 邱海帆.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研究[J].房地产世界 ,2024(15):41-43.

[3] 温璐歌 , 沈体雁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区域间土地资源配置 :现实挑战及解决方法 [J]. 经济问题探索 ,2024(8):8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