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刍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要点

作者

曹晓阳

江苏河海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1000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涵盖高边坡开挖、地下洞室作业、爆破施工等高危环节,其安全管理面临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多元、参建主体协同难度大等多重挑战。安全监理工作是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基准上,采取编制监理规划,旁站监管关键工序,检查安全隐患等一系列措施,从而达到施工安全全过程控制。

一、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一)地理约束下的动态系统构建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常在地质复杂的江河峡谷进行,地形切割深且高差大,形成立体作业障碍。这就需要在施工体系中建立一个空间、时序和生态协同发展的动态系统,即在垂向上需要建设高边坡锚固和地下洞室群掘进立体作业网络来对作业面应力的释放进行实时控制;在水平方向上需要考虑河道截流之后水位联动的影响,并采用 BIM 技术对水流场的变化进行模拟,避免河床冲淤不平衡。施工系统构建需要将地质力学模型和施工流程仿真进行深度融合并形成闭环的反馈机制,该系统的复杂性在普通地面工程中较为突出[1]。

(二)多维度技术耦合的精准控制

工程施工需要多领域技术的非线性耦合,实现毫米级精度的工艺协同。如高坝混凝土浇筑温控技术已经发展到全链条控制体系、利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建立三维温度场模型、实时调节浇筑速度和冷却参数、控制温度梯度等技术。在进行金属结构的安装时,必须使用激光追踪测量方法,以确保组合部件的轴线偏移非常微小。这一精准耦合实质上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构建了一个“数字孪生体的一种”来自优化工艺参数。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实施措施

(一)构建风险预控清单动态更新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复杂,风险因素随工程进度和外部条件变化,传统风险管控模式难以满足实时防控需求。需要建立风险预控清单的动态更新机制并在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基础上构建涵盖各个施工阶段风险要素的数据库。监理单位在项目准备期间要配合建设,设计及其他参建方运用 LEC 风险评价法和故障树分析法对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辨识、高边坡作业和爆破施工的风险源构成了初始风险预控清单。清单要细化到具体流程,例如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稳定,基坑开挖地下水突涌预警 [3]。

在施工过程中,建立风险动态跟踪机制,依托现场巡查、监测数据反馈(如 GNSS 位移监测、应力应变传感器数据),每周开展风险清单复核。在设计变更和极端天气条件下启动专门的风险再评估过程,利用专家论证会或者 BIM 技术对施工流程进行模拟,对新增加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列表。比如在汛期到来之前,考虑到河道截流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洪水冲击的危险,需要对临时围堰采取抗冲刷措施和应急导流方案进行补充。清单更新完成后,将通过监理例会的方式及时对施工单位进行交底,并明确风险管控责任人及技术标准,保证预控措施随施工进度的调整而同步实施。同时,建立历史风险数据库,对已发生风险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复盘,提炼防控经验以优化清单内容,形成“识别 --评价-- 更新-- 执行”的闭环管理体系。

(二)实施参建主体协同监理模式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多方参与,管理复杂,传统监理模式下协同性不足易造成安全管理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优化组织架构和搭建跨单位联合管理平台。监理单位应领导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包括建设、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制定协同工作制度,明确各方在审批、整改、应急等环节的责任。如在审查高支模建设方案中,由设计单位给出验算参数、施工单位提出方案、监理单位组织审查,以保证技术措施合理合规。

再者,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依托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如Primavera P6),实时传递施工进度、安全检查记录、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打破信息壁垒。每星期举行一次参建双方安全联席会议通报场地安全情况,共同评估地下洞室掘进过程岩爆危险等重大危险,勘察单位需提供地质预报资料,施工单位编制支护方案并由监理单位督促落实,建立“数据共享——风险共判,措施共定”协同机制。对危险性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行联合旁站监理、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在工地上同时驻防,对施工工艺的实施和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同步进行监督,例如大坝帷幕灌浆施工时,对灌浆压力,浆液配比等重要参数进行联合验证,并对违规操作立即进行整改。另外,构建跨单位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制定综合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联合演练,以促进事故响应,资源调配和现场处置过程中主体协同效率的提高。

(三)推行数字化监理巡查闭环体系

传统人工巡查无法满足大规模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需求,存在局限性。数字化监理巡查闭环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链条。监理机构利用如无人机和智能安全帽这样的智能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实时的安全隐患记录,并通过移动设备上传到管理系统中[3]

再者,管理平台采用 GIS 技术搭建施工现场三维模型,将巡查发现的隐患(如临边防护缺失、电缆线老化)标注于模型对应位置,自动生成隐患整改工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期限及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将整改方案和执行过程的图像通过平台收到工单,监理人员使用该平台整改验收并形成电子闭环记录。介绍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隐患类型,出现频率和整改时效进行统计分析以产生安全风险热力图并动态确定高风险区域和环节,如果在一个标段的基坑建设阶段发现频繁的物体打击隐患,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检查频率,组织专门的安全培训。同时与建设单位和行业监管部门信息化系统相衔接,实现巡查数据实时共享,积极接受外界监督,增强监理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在复杂的工程环境与多元的技术要求下,肩负着守护生命财产安全与保障工程质量的重任。核心是通过动态风险预控机制达到前瞻管理安全隐患,并借助各参建主体协同模式破除管理壁垒,形成监管合力,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打造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提高监理效能。这些做法既是工程建设安全目标达成之路,也是水利水电领域现代工程管理理念的深层次实践,对于促进行业安全治理体系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价值。

参考文献

[1] 肖同霞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24,(21):199- 201.

[2] 周 明 月 . 水 利 水 电 工 程 施 工 安 全 监 理 工 作 分 析 [J]. 居舍 ,2021,(11):126- 127.

[3] 彭 婷 . 探究水利水电工程中安全施工监理工作 [J]. 水利科学与技术 ,2019,1(1):1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