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初衔接英语阅读学习的策略培养
胡玲玲
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215300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三个学段,各学段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其中,在课程内容的第二部分中明确指出,做好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衔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小初衔接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关联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含义。英语教学的内容涵盖广泛,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涵盖广阔的词汇量,多样的句型,真实的语境,丰富的主题,综合性很强。同时,对于中学生来说,英语阅读是提升学好英语的关键和难点。双减背景下,倡导“高效减负”,小初衔接阶段有效的教学阅读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也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小初衔接阶段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
笔者目前所教地区用的教材是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是 Story time 和 Cartoon time,课堂教学多以游戏,视频,图片等可视化工具和活动展开,主要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到小初衔接阶段,会造成语法和思维的断层。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匮乏的词汇量和词汇搭配不当。其次,缺乏整体的语篇分析能力。再次,缺乏阅读想象空间,缺乏语言预感。就这些问题,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小初衔接阶段英语阅读学习策略
2.1 词块教学活动,丰富学生阅读知识储备
小学生阅读范围有限,有的学生课外阅读补充较少,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匮乏的词汇量和词汇搭配不当,教师可采用词块教学活动,丰富学生阅读知识储备。在英语的文本阅读之中,要以正确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首先,阅读文本以基础词块、句式为最小单位。其次,疏通文意,正确翻译文本。再次,结合所学基础知识深化对英语阅读内涵的理解。阅读之中采用词块教学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能使其阅读能力获得持续性发展。小初衔接阶段的阅读词块教学活动从内容划分可以包含词根教学、词缀教学、短语教学等,从形式划分则可以包含即兴问答、直观讲学、看文猜词等。积累阅读中的词汇知识,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在解决课内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理解课外阅读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2 融合精读和深度阅读,拓展主题课外阅读
译林版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内阅读多以对话或是非连续性的文本的形式出现,文本理解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不具有挑战性。在中学的考试之中,学生不仅要快读之后,归纳文章的大意,还要进行排序,推测,判断,根据上下文猜测等。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需要补充课外主题阅读,利用阅读篇目进行泛读 -- 精读 -- 深读三步阶梯式阅读,训练阅读速度和思维。泛读的特点就是快,此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获取文章大意,理解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精读的特点就是精,要精选语篇。精读的过程中,遇到生词,可根据上下文猜测语义或是借助工具书查找词义进行对比。将生词,搭配词组或是句子整理到笔记本,定期翻阅背诵,反复训练积累。深度阅读的特点是深。深度阅读的体现是对文章的批注或是总结等,能够根据文章提出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小组讨论或是文章续写等方式有效的输出,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2.3 情境教学活动,拓展学生阅读想象空间
小初衔接阶段也是学生们思维转型的阶段,情境阅读有助于小初衔接英语阅读教学,其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学生们的阅读体验,拓展学生们的想象空间,融入中外文化信息,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有些文本阅读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创设情境阅读,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在情境阅读之中,提炼有用信息,促进阅读思维理解,提升对初中阅读文本的理解力,弱化阅读学习难度。此种阅读方法适应小初衔接阶段学生的特点,能促使学生适应阅读学习难度与强度,拓展阅读想象力,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情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取阅读的关键信息,加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学生能在联想与演绎过程中自主拓展阅读思维,训练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深度阅读、深度理解的目的。情境教学工具的辅助对小初衔接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双减背景下,小初衔接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阅读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重要基础素养,阅读是学生终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最终培养学生们的英语核心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初衔接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们有效的阅读方法策略,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阶段,学生能够从内在提升阅读能力,进行自主拓展阅读学习,逐步从小学的低阶思维发展到初中的高阶思维发展,从积极的正面的语篇阅读之中,习得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注: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 2023 年度小初衔接研究专项课题“ 小初衔接阶段学生学习力提升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023/JK- xc/0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