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施工合同质量控制技术分析报告
杨家林
520203198711052412 深圳市宝兆源建设有限公司
一、引言
本报告基于提供的《建筑专业施工合同》(合同编号:未具体给出,以“A 合同”代称)文件,对建筑专业施工合同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A 合同详细规定了发包人(贵阳景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承包人(重庆万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万科观湖 A 地块 A01#楼\~A06#楼、A14号楼及A 区地下室工程施工中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在质量控制方面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本报告将从合同条款出发,结合工程实际,探讨质量控制技术的实施要点与效果。
二、合同质量控制基本框架
1. 合同双方及工程概况
A 合同明确了发包人为贵阳景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包人为重庆万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名称为万科观湖A 地块 A01#楼\~A06#楼、A14 号楼及 A 区地下室工程,地点位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冠路西侧,工程内容涵盖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等多个方面,总建筑面积达63,984.51 平方米,合同工期为 1,035 天,质量标准为合格。
2. 质量控制目标
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合格标准,这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合同从多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材料采购、施工过程、验收标准等。
三、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
1. 材料采购与验收
合同中明确规定,承包人负责采购的材料、工程设备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要求,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及出厂证明。对于发包人供应的材料与工程设备,承包人需提前30 天通过监理人以书面形式通知进场,并在进场时进行清点与检验。这一规定确保了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与设备均符合质量要求,从源头上控制了工程质量。
2. 材料保管与使用
合同还规定了材料与工程设备的保管与使用要求。承包人需妥善保管采购的材料与工程设备,保管费用由承包人承担;对于发包人供应的材料与工程设备,在清点后也由承包人负责保管,但保管费用由发包人承担。在使用前,承包人需对材料与工程设备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这些规定有效避免了因材料保管不当或使用不合格材料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 施工组织设计与技术交底
合同要求承包人在合同签订后14 天内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监理人报送发包人确认。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等内容,确保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合同还规定了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要求及施工方法,减少因技术理解偏差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2. 隐蔽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必须经监理人检查确认质量符合隐蔽要求,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进行覆盖。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承包人需提前 48 小时通知监理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这些规定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避免了因隐蔽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整体工程质量隐患。
3. 施工监测与检验
合同中还规定了施工监测与检验制度。承包人需按照相关规定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如沉降观测、位移观测等,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同时,对于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还需进行专项检验和试验,如
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焊接质量检测等。这些措施为施工质量的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质量保证与保修措施
1. 质量保证体系
承包人需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质量奖惩制度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承包人还需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2. 保修责任与期限
合同中明确了保修责任与期限。承包人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对于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坏或故障,承包人需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修期限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具体保修期限根据工程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为5 年等。
六、合同执行中的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1. 案例一: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
在某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在抽检中发现部分混凝土构件强度不足。经调查发现,原因在于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针对此问题,监理人立即要求承包人停止该部位施工,并对已施工部位进行复查。承包人根据监理人要求,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调整,并对已施工部位进行了加固处理。最终,经复检合格后,该部位工程得以继续施工。
2. 案例二:隐蔽工程验收纠纷
在某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人未按规定通知监理人进行验收即自行覆盖。后监理人在巡查中发现该问题,要求承包人揭开覆盖层进行检查。承包人以已按图施工为由拒绝揭开,双方产生纠纷。经协调,承包人最终同意揭开覆盖层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该隐蔽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需进行返工处理。此案例表明,严格遵守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对于控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七、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通过对A 合同中质量控制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合同在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与保修措施等方面均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这些规定为工程质量的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工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顺利完成。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也可以看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于避免质量问题、减少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2. 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专业施工合同中的质量控制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合同宣贯与培训:在合同签订后,组织发包人、承包人及监理人等相关方进行合同宣贯与培训,确保各方对合同中的质量控制条款有充分理解和认识。(2)完善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明确检查与验收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3)强化过程监控与数据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质量控制的精准度和效率。(4)加强沟通与协调: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发包人、承包人及监理人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确保工程顺利进行。(5)注重经验总结与持续改进:在项目结束后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炼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实现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