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足区排水防涝工程二标段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技术分析报告

作者

叶大伦

重庆弘钢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510228198005033332

一、项目概况

大足区排水防涝工程(二标段)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涵盖龙岗街道、棠香街道、龙水镇、智凤镇等多个区域。本项目作为大足区排水防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整治排水管网,解决污水错接雨水、雨水错接污水及内涝等问题,提升区域排水防涝能力。项目总投资约4000 万元,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新建及修复排水管约11.4 公里,管径范围d100-d1200 毫米。

1.2 监理单位与合同概况

本项目监理单位为,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签订了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合同明确了监理范围、期限、酬金等关键条款,其中监理酬金为包干价851,500 元,涵盖了监理人完成本项目各阶段工作的所有费用。监理期限自项目开工之日起至缺陷责任期满止,确保项目全过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二、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1 地质与水文条件风险

大足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部分区域存在软土地基,这给排水管道的开挖与安装带来了较大挑战。地下水位波动可能导致基坑积水,影响施工安全与质量。此外,项目区域雨季较长,暴雨频发,易引发内涝,增加施工难度与风险。

2.2 施工工艺与设备风险

本项目涉及大量管道开挖、安装及回填作业,施工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挖掘机、吊车等重型机械的使用频繁,若操作不当或设备维护不到位,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管道焊接、防腐处理等工序对技术要求较高,若操作不规范,可能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

2.3 人员与管理风险

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项目现场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此外,与周边居民、商户的沟通协调不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影响施工进度与安全。

三、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3.1 地质与水文条件风险防控

地质勘察与评估: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对软土地基区域,采取加固处理措施,确保基坑稳定。

排水系统建设:在施工现场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临时排水沟、集水井等,确保雨季施工时基坑不积水。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汛准备。

边坡支护与监测:对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采取有效的边坡支护措施,如钢板桩、土钉墙等,防止边坡失稳。同时,设置边坡监测点,定期监测边坡位移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2 施工工艺与设备风险防控

施工工艺优化:根据地质条件与施工要求,优化施工工艺,如采用分段开挖、及时支护的方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降低安全风险。对管道焊接、防腐处理等关键工序,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设备维护与管理:建立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与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对挖掘机、吊车等重型机械,实行专人操作、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操作。同时,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

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划定危险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对高空作业、深基坑作业等高风险作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网、佩戴安全带等。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照明与通风,确保作业环境安全舒适。

3.3 人员与管理风险防控

人员培训与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建立施工人员安全档案,记录其培训情况、考核成绩及违章行为等信息,作为奖惩依据。

现场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与权限。加强现场巡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章行为。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形成有效

的威慑力。

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与周边居民、商户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其诉求与意见,积极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与周边群众的互动与交流,争取其理解与支持。同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与处理,减少其对施工进度与安全的影响。

四、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效果评估

4.1 风险防控措施实施情况

自项目开工以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与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进行了全面监督与检查。施工单位积极响应,认真落实各项风险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到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施工设备维护良好、运行正常。

4.2 风险防控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有效的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确保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同时,由于风险防控措施得力,施工进度未受明显影响,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此外,通过加强与周边群众的沟通协调,成功化解了多起潜在的社会矛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大足区排水防涝工程二标段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安全风险挑战,但通过实施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成功降低了安全风险水平,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本项目在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方面的实践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参考。

5.2 建议

持续优化风险防控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防控措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反馈意见进行持续优化。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建立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风险、新问题进行及时识别与分析。基于评估结果,双方应共同商讨并调整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其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针对特定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支护技术或调整施工方案;针对季节性气候变化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可以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减少不利天气对施工进度与安全的影响。通过持续优化风险防控措施,可以不断提升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

安全培训与教育是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活动,内容涵盖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培训,施工人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时,针对新入职人员,施工单位应加强其安全教育与考核工作,确保其在上岗前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激发施工人员的安全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可以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施工队伍,为项目的安全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现场监督与管理

现场监督与管理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现场监督与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力度。监理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与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章行为,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与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与整改工作。同时,可以引入信息化手段,如安装监控摄像头、使用安全管理系统等,提高现场监督与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通过强化现场监督与管理,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周边居民、商户及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工作力度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应主动与周边居民、商户进行沟通,了解其诉求与意见,积极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问题。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政策法规的变化,确保项目的合规性。此外,还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与实践案例,不断提升项目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水平。通过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可以构建良好的施工环境与社会秩序,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