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纳教育理念下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

作者

刘海峰

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清沁家园幼儿园 315175

全纳教育是一种民主性的教育思潮,旨向让幼儿平等接受教育,满足每一个幼儿独特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现实,我国学前残疾儿童主要在普通学前教育机构和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因为特殊幼儿办学规模有限,很多特殊幼儿难以得到完善的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全纳教育的理论内涵与意义

(一)全纳教育内涵

全纳教育其核心是“接纳所有儿童,满足多样化需求”,主要针对的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些儿童容易不被社会群体所接纳,产生认知障碍。全纳教育强调教育系统的包容性,主张通过调整课程、教学方式和环境支持,使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一教育场景中共生共长。其内涵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首先是平等性。全纳教育反对隔离式教育,主张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在全纳教育中所有适龄儿童都可以成为受教育的对象,特殊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进行学习,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等多方参与,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次是个性化,全纳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一生一案”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二)全纳教育的意义

研究表明,3-6 岁是儿童动作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通过早期社交和动作发展能够为未来认知、情绪、社会性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将全纳教育应用于学前教育阶段,可以让普通儿童学会更多元化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世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早期融合教育能显著改善特殊儿童的感知运动、语言表达及社会交往能力。通过融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普通儿童健全人格,也能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即在融合环境下特殊儿童能够开发自身更多潜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当前幼儿园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培养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教师需要了解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之间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引导带动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些特殊儿童的不当行为,教师还需要对其进行干预,然而幼儿园针对特殊儿童的专业教师数量匮乏,难以做到全面兼顾,对一些特殊儿童做到个别照顾,普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更好的引导,这就给融合教育带来巨大的难题。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课程体系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普通儿童的发展,对于特殊儿童的需要重视程度较低,尤其是一些自闭症儿童,本身存在一定的交流沟通障碍,在组织课堂活动时难以兼顾他们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目标,组织更多符合特殊儿童需要的课堂活动。另外在资源整合上也存在不足,一些特殊儿童需要按时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当前很多幼儿园缺乏相应的设施和资源,这也给实现融合教育带来了阻碍。

三、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原则

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的能力差距较大,要提高融合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对普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在具体教学中采用一套方案两种策略的方式进行实施,要从包容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动态生成原则三个层面上充分考量。其中包容性原则要求课堂设计要充分兼顾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这句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调研评估,在确定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下在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要设计能让两类儿童都可以参与的课堂活动,适当将任务内容进行分层简化处理。

(二)课程框架建构

根据以上原则,在开展课堂设计时,可以通过“自然、生命、共生”的主题探究活动,包含三大基础模块,即生活自理、社会交往和认知发展,对两块拓展模块进行拓展,即艺术表达和运动康复。构建“ 3+2 ”的融合课堂。

案例:绘本共读社会角色扮演

目标设计:

角色扮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能够让儿童带入不同的社会角色,并从中更好认识和理解世界。对于普通儿童来说,要求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发展同理心,并理解多元文化。对于特殊儿童,则要求他们能够通过模仿和互动,提升自己表达的能力,更好融入集体当中。

活动流程:

组织儿童共同阅读绘本《风是什么颜色》等内容,讨论“差异与包容”之间的关系,普通儿童可以进行带读,特殊儿童才使用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跟读,在讨论环节鼓励更多儿童开展讨论,并鼓励特殊儿童也对绘本进行表达。在阅读绘本之后,组织儿童分别扮演故事书中的角色,扮演森林中的不同动物,特殊儿童可以扮演需要帮助的小动物,普通儿童可以扮演其他角色,在剧本设计中加入更多融合和互动的内容,让儿童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了解包容和同理心的重要意义。

支持策略:

采用适时的帮助系统,避免互动中出现特殊情况,邀请特殊教育的老师进行辅助,针对特殊儿童对于绘本的理解障碍,提供图片卡片、语言辅助等进行帮助理解,让特殊儿童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另外可以设置儿童引导员的角色,让普通儿童担任其中引导员的角色,帮助引导特殊儿童参与表演。

(三)实施保障策略

在以上课堂活动实施中,需要普通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知识,也需要配备足够的特殊专业教师来进行辅助指导,避免出现突发情况,这些都需要幼儿园强化相关培训,可以定期聘请专家入园进行指导。

四、结语

全纳教育不仅是特殊儿童的福祉,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的建构需以儿童为中心,通过系统化设计、动态化实施与多元化支持,实现“每一个生命都被看见,每一份差异都被尊重”。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师资培养、推动家校社协同,使全纳教育从理念走向深度实践,为儿童构建平等、包容的成长生态。

参考文献

[1] 郭鹏 . 学前融合教育的园本化探索与实践——基于多元融合体系建构的视角 [J]. 林区教学 , 2023, (08): 121-124.

[2] 曾振华 . 幼儿园融合教育现状及对策 [J]. 江苏教育研究 ,2023(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