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方法探究

作者

刘艳娜

河南省汝州市教研室 467500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综合素养要求。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单纯的知识传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跨学科任务群教学是以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为基础,重视学生学习的多元性与实践性,强调学生在完成多学科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一、跨学科任务群的理论基础

(一)跨学科学习的定义与特征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多个学科内容的有机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其特征包括:

整合性:跨学科学习注重学科间的联系,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探究性:学习内容和任务具有探究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性:跨学科任务往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

(二)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例如,语文与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学科有着紧密的交叉。通过跨学科任务群的设计,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同时获得历史文化、艺术表现等多方面的知识,提升其综合素养。

二、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一)学科选择命题,找到选材思路

在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执行中,学科选取扮演着核心角色。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视角,选取适合初中语文教育的跨学科教学主题,能够为该阶段的语言文学教育注入创新动力与多元化视角,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体验与知识视野。选取跨学科整合的主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研读科学文献与文学作品时,提升其语言解析与表述能力,进而培育科学理性的思考方式与创新能力。选取反映当代关键议题及前瞻领域的主题,有助于学生把握时代脉搏,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选取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议题,旨在消弭学科隔阂,扩大学生的知识范畴,从而为初中语文教育注入创新动力与机遇。例如,在历史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叙事理解技巧。学生可通过语文教育系统地学习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进而理解特定时代背景及其历史事件对人物行为和性格形成的影响。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行为动机的理解,还促进了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进行人物形象多维度分析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采纳集体协作的教学模式,以促进知识共享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学生被组织成小组,探讨历史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运用多学科的分析视角,包括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关键历史事件等,以形成多样化的观点与理解。历史组成员应深入探讨被讨论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背景及其与该时代重大事件的关联性;语文组成员则需细致剖析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特色、性格描绘及其深层含义,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解析。通过组织小组协作活动,并在跨学科的互动环境中进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其团队合作与沟通技能,还能促进思维的创新与深度发展,从而激发灵感的涌现与知识的融合。

(二)教学资源整合,确定学习方向

在跨学科学习框架内,教育工作者在集成教育资源时,应全面考量各学科领域对核心技能的不同侧重,并以此为基础,系统解析跨学科学习主题的本质及其预期成就,识别并聚焦于学科间的交汇点作为资源整合的核心区域。通过多元途径,包括教材、互联网、现场考察等,广泛搜集相关资源,并依据主题的关联性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精挑细选。在当前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核心教育行动主要聚焦于教材的解读与应用。然而,单纯依托教材内容已不足以支撑跨学科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亦难以为构建具有高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任务群提供充分的基础。针对此目标,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时应展现出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并确保这些资源能够被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理解和吸收。在执行教育策略时,教师应基于跨学科主题的全面目标,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考量其能力基础,引导学生确立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实践路径。例如,在实施以“公共卫生”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项目中,参与者被要求执行校园及周边社区的健康状况调研任务,并基于相关官方指导原则,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提案与解决方案。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教育重点在于引导他们从基础的观察与分析入手,探索社区卫生环境与现象,以此启蒙对环境卫生与城市发展的初步认识。随着年级的提升,教学内容逐步深化,学生被鼓励探讨环境卫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更为复杂且深入的主题,旨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三)多元任务驱动,鼓励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的制定应遵循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性及能力水平,确保其难度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至于造成挫败感,从而促进有效学习。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设计的学习任务应力求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旨在促进其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实现深度理解与综合应用,进而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设计的学习任务应具备启发性特质,旨在促进学生在协同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持续深化对跨学科学习主题的理解与掌握。在指导学生解析调查数据时,应着重于实施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培养其基本的数据解读与批判性思维技能,避免深陷于复杂的专业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以确保教学重心在于提升学生的认知与分析能力。在融合学科视角的“设计元旦晚会”跨学科学习项目中,教育者可引导学生承担多重角色,以全面培养其综合能力。具体而言,学生被要求撰拟晚会主持稿,这一任务旨在锻炼其文字组织与表达技巧;同时,规划晚会场地布局及估算活动经费,则直接激活并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在实际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最后,在晚会的推广阶段,撰写英文宣传材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形成。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在不同学科领域内深化理解,还能在真实情境中实践所学,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与提升。

结语

教育过程并非单纯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模式,此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入且持久的理解与掌握。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策划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应从自然环境与日常生活现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实际需求出发,精心选择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

[1] 朱宇君 . 新课标导向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研究 [D].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23.

[2] 马文婧 . 跨学科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D].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