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戏剧提升小学美术合作创作创新力的研究

作者

延雅楠

西安市经开第一学校

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者而言,最重要的不单单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忱和创作能力,而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思维能力,赋予美术课堂以全新的状态和模式,将更多的跨学科教育活动融入其中,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美术的过程中对于美术产生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这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美术教师要懂得将教育戏剧融入到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侧重小学生的思维改变,使其懂得艺术之间是彼此相通的。

一、殊途同归,将教育戏剧和美术实现深层次连接

美术和戏剧表演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如果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可以认识到,事实上艺术之间还是彼此融通的,有着重要的连接点。美术和戏剧表演都强调观察、思考、情感积蓄和外部表现,一个是借助于肢体动作、话语、表情等等开启对外的艺术传递;一个是借助线条、色彩、阴影完成画面呈现。艺术是相通的,通过一种艺术形式往往就能理解其他艺术形式。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戏剧表演和美术活动,都以人为主体,也是以人为描述的对象。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学生的思维,使得更多的学生在观看人、思考人、表现人的过程中,充分把握人,从而能在表现人和把握人的同时,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艺术感觉更为敏锐。教师要善于深入研读更多的戏剧理论和美术理论,让学生在艺术创造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达到一种迷狂的喜悦感,从而能在这种喜悦感中迸发出巨大的潜能,最终能让学生的学习步入到更高的层级上。

二、激发兴趣,带动学生以戏剧表演深入理解美术

小学生往往是在兴趣激发下所行动的个体,因此教师要懂得激活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学习兴趣,使其能在充盈的兴趣中完成自我突破。美术往往是静态的艺术形式,很多时候学生以一种昏昏沉沉的状态去完成美术活动,无法得到一种动感的振奋,同时学生的学习潜能无法得到激活,这对于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也是很不利的。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最受尊敬的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开启戏剧表演,围绕着最受尊敬的人开启表演,结合这个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等等去突出这个人物在哪个方面最值得尊重等等。教师要让学生在完成了戏剧表演之后,鼓励学生将所表演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融入到画面之中,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去深入理解艺术之间的融通之处。教师要善于革新自我的教学理念,推动更多的小学生完成思维层面的突破。教师在鼓励学生完成表演之后,学生也随即完成了绘画,在表演之后的绘画更富有趣味,是将刚才的动感画面和戏剧冲突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更富有光泽和质感。教师尤其要鼓励小学生在思考中完成突破,在完成创造的同时深入理解戏剧和美术。

三、善于实践,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开启美术创造

教师要善于通过实践去帮助小学生完成思考并使其完成好美术创造活动,同时能在创造活动中增加自我的艺术感悟能力。教师要懂得带动更多的小学生完成深入思考,使得更多的小学生理解到,戏剧和美术的连接都是什么?学生如何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更加懂得戏剧的价值。小学美术教师在督导小学生开启教育戏剧和美术创造之后,可以督导更多的小学生去完成表达,试着去完成省思。教育戏剧的关键是让小学生更加懂得艺术化的人,更加懂得人的特质和情感。通过戏剧表演,小学生能对于人类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省思,随后教师要让更多的学生将通过戏剧表演所理解到的人性融入到图像之中,借助于线条、色彩去呈现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同时认识到戏剧表演艺术以及美术都要呈现出复杂的人物和复杂的情感,通过复杂的人物及其情感,从而完成对于人类的省思。

结束语

实践证明,将教育戏剧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形式与内涵,更在深层次上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的协同发展,培养了其综合艺术素养与创新思维。然而,本研究仍存在样本范围、课程时长等局限,教育戏剧与美术学科的深度融合机制、长效影响评估等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未来研究可扩大实践范围,结合跨学科整合理念,开发更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以持续推动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革新。

参考文献

[1] 张兰,李娟 . 教育戏剧在小学艺术课程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J].基础教育研究,2022(3): 75-78.

[2] 王敏,陈华 . 戏剧教学法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验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5):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