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经开区2022年度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二标段施工合同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技术分析报告
赵延进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服务中心 身份证:513524198305251394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万盛经开区 2022 年度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二标段作为该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其施工合同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整体质量、效益及后续使用效果。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该标段施工合同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评估其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信息
万盛经开区2022 年度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总投资 4240 万元,其中,二标段位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红岩村、新建村,涉及农田面积约2096.37 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田整治、沟渠治理、生产便道改造等,旨在通过“改大、改水、改路、改土”等措施,提升农田的宜机宜耕性、能排能灌性、高产稳产性及旱涝保收性。
(二)合同与资金
本项目由重庆市万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和招标人,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施工单位。二标段合同估算金额约为1162.30 万元,资金来源为国有资金,项目出资比例为 100‰ 。合同明确了工期要求为180 日历天,并详细规定了质量标准、验收流程及质量保证措施等内容。
三、施工合同质量管理技术分析
(一)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与职责
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项目经理作为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质量检查员则负责日常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
原材料与构配件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所有材料均需提供合格证明文件,并经现场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关键材料如水泥、钢筋等,还进行了额外的复验和检测,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工程全面铺开前,施工单位组织班组在新建村碑岗社开展 200 亩包含地块平整、道路建设、灌排水修筑等重要工程示范建设。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加强了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如农田整治中的土地表层剥离、挖填碾压夯实、表土回覆平整等;沟渠治理中的排水系统安装、灌排水放水口设置等;生产便道建设中的路基压实等工序均进行了严格的施工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同时,施工单位还建立了质量巡查制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三)质量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估
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识别和评估。包括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施工工艺不当、施工人员技能不足、自然环境因素等。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施工单位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预案。
风险应对与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加强了对风险因素的监控和应对。对于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的风险,施工单位加强了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于施工工艺不当的风险,施工单位加强了技术交底和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对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风险,施工单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四、验收标准技术分析
(一)验收依据与流程
验收依据
本项目验收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等。验收过程中,各参与单位均需严格按照验收依据进行验收工作,确保验收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验收流程
本项目验收流程主要包括工序验收、完工验收及区级验收和时间抽查备案等阶段。工序验收由施工单位组织监理单位进行自检自评;完工验收则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全面检查;区级验收则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在建设单位完成项目完工验收、结算审核和项目决算后,组织工程、财务等专家按照项目验收要求对项目工程质量、数量开展核查验收,对核查验收合格的工程,完善资料后向市级农业农村管部门提交申请市级抽查验收资料,在市级抽查合格后办理抽查备案手续。
(二)关键验收内容与标准
农田整治验收
农田整治验收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度、土层厚度、土壤改良效果、田块布局、下田坡道设置合理性等内容。验收标准要求土地平整度、土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耕地治理等级是否有提升,田块布局、下田坡道设置是否合理且便于机械化作业。
沟渠治理验收
沟渠治理验收主要包括排水系统畅通性、沟渠结构稳定性、防渗效果等内容。验收标准要求排水系统畅通无阻,沟渠结构稳定且防渗效果良好,放排水口设置合理确保农田在雨季能够及时排水防涝。
生产便道改造验收
生产便道改造验收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混泥土厚度强度以及路基压实度、排水设施完善性等内容。验收标准要求路面平整且无坑洼积水现象,混泥土厚度、强度满足标准,路基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且稳定性良好,排水设施完善且能够有效排水防涝。
(三)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部分区域存在土地平整度不达标、下田坡道设置不合理、田坎夯实度不够、沟渠治理效果不佳、生产便道改造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施工工艺不当等因素导致。
整改措施与效果
针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及时制定了整改措施并进行了整改。对于土地平整度不达标的问题,施工单位进行了重新平整和压实处理;对于沟渠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施工单位进行了疏通和加固处理;对于生产便道改造质量不高的问题,施工单位进行了重新铺设和压实处理。经过整改后,所有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且验收合格。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不到位
部分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现象,如质量检查不严格、质量记录不完整等。在工程建设中各参建方,未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开展、未严格执行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求,这些问题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工程质量。
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施工人员技能水平不高,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理解不深,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还增加了后期整改和维修成本。
部分规划设计不合理
部分项目工程设计与现场不符,设计不合理,施工单位一味照图施工,不懂变通,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导致工程质量不满足要求。比如:设计沟渠布局不合理或者缺少沟渠,施工单位施工时为及时发现、提出导致沟渠不满足灌排需求或者出现雨水乱流冲刷田块等问题。
验收标准理解不一致
部分参与单位对验收标准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验收过程中出现争议和分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验收效率,还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潜在影响。
(二)改进措施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力度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确保质量检查、质量记录等关键环节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还应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对质量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个人和团队进行批评和处罚。特别是加强监理单位考核,严格督促落实监理旁站制度和工序验收制度。
提高施工人员技能水平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同时,还应建立施工人员技能考核机制,对技能水平不达标的施工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再考核;对技能水平突出的施工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加强规划设计培训
组织规划设计单位于规划设计前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内容及相关技术标准培训,规划设计中组织设计单位实地现场逐地块开展探勘和限制性因素查找,根据标准、要求,结合现场实际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建设规格及标准。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报告对万盛经开区2022 年度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二标段施工合同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评估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情况、关键质量控制点、验收标准及流程等方面,认为该标段在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方面总体上较为成熟和有效。同时,也指出了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不到位、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及验收标准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展望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万盛经开区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应继续加强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工作,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验收流程;提高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统一验收标准理解;推动信息化技术在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推广,相信万盛经开区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的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