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流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涂洁鹤
532524198704220029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功能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建设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宜居性和综合竞争力。项目管理作为实现市政工程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期工作流程的科学性与完备性。前期工作流程不仅是项目管理的起点,更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 “蓝图”,决定了项目的基本走向和资源配置模式。在当前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复杂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前期工作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项目延期、成本超支甚至建设失败。因此,深入研究市政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流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强化项目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推动市政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市政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流程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
项目策划是市政工程前期工作的首要环节,旨在明确项目的核心定位与建设方向。这一阶段需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民生需求以及区域功能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初步确定项目的建设目标、服务范围、主要功能及预期效益。在项目策划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作为更为深入的分析论证环节,需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技术可行性研究聚焦于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成熟可靠、是否与现有技术体系兼容;经济可行性研究则通过对投资成本、运营收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的测算,评估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社会与环境可行性研究则关注项目对周边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系统的可行性研究,能够为项目决策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避免因盲目立项而造成资源浪费。
(二)规划设计与审批
规划设计是将项目策划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建设方案的关键步骤,分为总体规划与详细设计两个层级。总体规划需结合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上位规划,确定项目的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功能分区以及与周边基础设施的衔接方式;详细设计则进一步细化各项技术参数,包括建筑结构、管线布置、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经济性。规划设计完成后,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提交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批过程涵盖规划许可、用地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审核标准。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能够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整体发展框架,避免出现违规建设、功能冲突等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合法依据。
二、前期工作流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一)为项目管理提供系统性框架
前期工作流程通过对项目各要素的全面梳理与规划,为项目管理构建了完整的系统性框架。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成为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项决策的基准,确保项目管理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目标展开。例如,可行性研究中明确的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会直接指导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经济可行性分析确定的投资额度,则为成本管理划定了基本边界。同时,前期工作流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如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图纸、审批文件等,构成了项目管理的基础资料体系,为项目各阶段的衔接与协调提供了统一的信息载体,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管理混乱。
(二)保障项目管理的合规性与规范性
前期工作流程中的审批环节与合同管理,是保障项目管理合规性与规范性的核心手段。规划设计审批通过法定程序确认了项目建设的合法性,使项目管理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有效规避了因违规建设引发的行政风险与法律责任。招投标过程严格遵循 “三公” 原则,确保了参建单位的资质与能力符合项目要求,为项目管理提供了合格的合作主体。而合同签订则通过法律形式固化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使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指令传递、进度控制、质量监督等行为均有明确的合同依据,减少了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这种合规性与规范性的保障,是项目管理有序推进的基本前提。
(三)增强项目管理的风险防控能力
前期工作流程通过前瞻性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规划,显著增强了项目管理的风险防控能力。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潜在风险的分析,为项目管理提供了风险预警清单,使管理者能够提前制定应对预案。例如,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引发的施工风险,前期可在设计方案中增加地基处理措施,并在项目管理中提前储备相关技术资源。规划设计环节对项目与周边环境协调性的考量,能够有效降低因环境冲突引发的社会风险;招投标过程中对参建单位履约能力的审查,则减少了因合作方能力不足导致的进度延误风险。
三、优化市政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流程的策略
(一)健全前期工作流程的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规范前期工作流程的基础保障。应结合市政工程特点,制定涵盖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各环节的标准化操作规范,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时限要求、责任主体及考核标准。同时,建立前期工作质量追溯机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等关键成果实行终身责任制,强化相关单位与人员的责任意识。此外,还需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通过定期检查、专项审计等方式,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避免流程形式化,从制度层面保障前期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强化跨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
市政工程前期工作涉及规划、建设、环保、交通等多个行政部门及设计、勘察、咨询等多家专业机构,跨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的效率直接影响前期工作流程的推进速度。应建立常态化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成立专项协调小组、召开联合审查会议等方式,打破部门壁垒,明确各部门在前期工作中的职责边界与协作节点。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构建统一的前期工作信息平台,实现项目资料、审批进度、意见反馈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减少重复填报、多头报送等问题。通过强化协同与共享,能够缩短前期工作周期,提高流程运转效率,为项目管理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三)提升前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前期工作的专业性直接决定其对项目管理的支撑能力,因此需着力提升前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应加强前期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城市规划、工程经济、法律法规等多领域知识,提升综合分析与方案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参与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环节,借助其专业优势提高前期工作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此外,还应鼓励在前期工作中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 BIM 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提升规划设计的精细化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为项目管理提供更高质量的前期成果。
结束语
市政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流程是项目管理的 “基石” 与 “先导”,其在构建管理框架、保障合规性、防控风险等方面的作用,直接决定了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管理效能。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前期工作流程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协同共享、提升专业水平等措施优化前期工作流程,能够为项目管理提供更坚实的支撑,推动市政工程建设在规范、高效、可控的轨道上运行,最终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代博. 论市政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流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 (26): 190-192.
[2]杨柳晨.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流程与问题应对浅析[J]. 四川水泥, 2021, (03): 286-287.
[3]刘安全.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 (18):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