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李玉

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明珠学校 215000

体态律动教学借助身体动作表达音乐节奏,旋律与情感,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理解音乐可从体态律动里找到助力点,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也能够受到激发,文章从体态律动的理论依据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探讨其在小学音乐教学里的有效策略。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一)体态律动的定义与特点

体态律动指身体动作对音乐节奏,旋律与情感的表达输出,音乐与身体互动中强调感受理解,体态律动的直观性与互动性显著地帮助更好地理解音乐结构与情感。体态律动的理论依据来源于音乐教育学与心理学,音乐教育学中音乐学习并不仅为听觉训练,身体动作也参与在内,心理学研究表明身体动作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与理解,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理论支持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 体态律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探析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多个方面都可显示重要性,像理解音乐节奏与旋律时,体态律动就可助力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度并激发兴趣时,体态律动也于其中参与重要角色,且学生创造力与表现力的培养,体态律动同样包含在其中。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 音乐作品与体态律动教学的结合应用

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在四,五,六年级的教学中,体态律动与音乐作品的融合存在显著效果,就四年级《忆江南》这首经典民乐曲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身体动作展现江南音乐里柔美和流动的特征。学生伸展手臂柔和缓慢摆动,模仿水波涟漪的悠然;踮起脚尖轻轻走动配合节奏,象征时光的缓缓移动,学生借助体态律动真切感受到乐曲舒缓优美的节奏特点,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音乐感知能力增强。

五年级教授《外婆的澎湖湾》时,教师可把学生分组进行体态律动设计,一组拍手,跺脚,强调歌曲节奏,海浪拍打沙滩的声响也模拟了出来;另一组身体左右摇摆,人们海边悠闲漫步的姿态和海风的吹拂就表现了出来,对歌曲节奏,学生把握更为精准,对歌曲传达的情感理解更加深刻,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五年级《左手右手》,情感凝聚力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成圆圈手拉手,演唱时身体轻轻晃动,与旋律起伏保持和谐,音乐节奏与学生身体律动契合,团结和谐的力量在音乐中被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音乐素养也提升。

(二) 多元体态律动活动方案设计

针对四、 五,六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体态律动活动的多元形式,在四年级《跳柴歌》的教学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分别设计动作表现采茶的情景。有的小组模仿手部打击竹棍的动作,双手在身前快速舞动;有的小组展现用脚步在竹棍中随着音乐节奏跳跃的姿态;还有小组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劳动的欢快氛围,分组表演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节奏和情感,团队合作能力与创造力得到有效培养,这种设计下,活动内容与学生表现的逻辑不完全对等,静态表达在形式与情感的堆砌中逐步完成。

五年级学习《凤阳花鼓》时,教师可设计出竞赛性质的体态律动活动,各小组学生在乐曲的不同段落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达,像缓慢的手臂伸展能够展现乐曲悠扬的段落,轻快跳跃动作能够表现旋律活泼的特征,竞赛进行中,学生积极投入活动,音乐作品的理解加深,竞争氛围也激发了学习热情,音乐表现力也提升。

六年级教师在教授《土拨鼠》时,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式体态律动活动,一部分学生扮演即将分别的朋友,通过拥抱,握手等动作表达不舍情感;另一部分学生配合音乐进行舒缓的身体律动,深情氛围在活动里生成,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情感表达能力也增强。

(三) 多媒体技术支持的体态律动教学应用研究

在现代音乐教学的语境下,多媒体技术为体态律动教学提供了显著支撑,四年级学生学习《我的家在日喀则》时,教师播放了藏族踢踏舞的视频,学生观看后,跟随视频中的音乐与舞蹈动作进行体态律动,模仿视频中人们跳踢踏舞的动作,同时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节奏,这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也愈加浓厚,参与度显著增加。

五年级学习《丰收锣鼓》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农民敲锣打鼓丰收的场景并播放音乐,学生依据视频中锣鼓的节奏和人们的动作设计体态律动,像拍手,跺脚模仿锣鼓声,身体扭动表达丰收的喜悦,这种方式令学生直观感受到音乐描绘的场景,音乐感知能力也得到提升。

六年级《手拉手,地球村》的教学中,教师播放大型合唱表演视频后,学生分组进行体态律动表演,学生模仿视频里演唱者的肢体语言,同时结合音乐的节奏与情感,通过挥动有力的手臂,起伏身体等表现形式,黄河的磅礴气势和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在表演里就可找到痕迹,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理解深刻性增加,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达到提升。

(四)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在体态律动教学开展前,教师设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这在苏教版教材四,五,六年级音乐作品中可找到实例,例如《杨柳青》的体态律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以身体动作准确表达歌曲欢快节奏与江苏民歌风格特点。教学内容包含歌曲节奏分析,切分节奏的把握等部分,动作设计包含拍手,拍腿,捻指等符合歌曲节奏的动作设计过程,而学生分组表演的组织形式,也涵盖在表演展示的计划内容里,这些内容都与教学目标的设定相关。 示范教学方法具体施行为教师先示范标准动作,学生模仿练习后分组练习,分组练习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评价时包含学生动作准确性与歌曲节奏契合的精准性,还要求对节奏强弱变化敏锐感知并精准表现,且动作展现出情感欢快性,教师制定科学计划,组织体态律动教学有序进行,效果良好显著。

三、结束语

体态律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性,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与有效策略,这为一线教师的参考使用和体态律动在相关教学中的广泛实践可以促进。

参考文献

[1] 谢兰.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6):36.

[2] 郭敏.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 软件 ( 教育现代化 )(电子版),2018,(12):70.

[3] 夏依冰 .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 ,2018,(51):4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