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

作者

高亚

江苏珩耀技术有限公司 224000

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其造价管理与控制贯穿项目始终,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合理的造价管理不仅能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质量与进度。因此,深入研究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一)保障项目经济效益

电力工程项目通常投资巨大,涉及资金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能够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对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标准等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规划,避免因盲目投资或过度建设导致的资金浪费。在项目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平衡功能与成本的关系,在满足项目运行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阶段,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防止不合理的费用支出。通过这些措施,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使投资者能够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项目质量与进度

合理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有助于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在造价控制过程中,需要确保资金合理分配到各个施工环节,为项目提供充足的物资和人力保障。例如,在设备采购方面,通过科学的造价预算,能够选择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设备,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有效的造价管理可以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的施工中断或延误。合理的资金安排能够确保施工队伍按时进场,材料及时供应,保证项目按照预定计划推进,按时竣工投产,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三)优化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

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项目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造价的动态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并进行调整。例如,如果发现某个施工环节的资金使用过多,而其他环节资金紧张,就可以及时调配资源,确保项目整体顺利推进。此外,造价管理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造价的预测和分析,可以提前识别可能出现的成本超支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当造价出现异常波动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决策与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不足

在电力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全面、准确的市场调研和成本效益分析。部分决策者仅凭经验或片面信息做出投资决策,导致项目投资估算不准确,为后续造价控制埋下隐患。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往往更注重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而忽视经济性。设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造价约束机制,设计方案可能过于保守或追求豪华,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同时,设计变更频繁,由于前期沟通不充分或设计深度不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设计方案,使得工程造价难以有效控制,增加了项目的投资风险。

(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难度大

施工阶段是电力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但此阶段问题众多。一方面,施工合同管理不完善,合同条款存在漏洞或不严谨,导致在工程结算时出现争议,影响造价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现场签证管理混乱,签证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存在虚假签证现象,使得实际工程造价与预算偏差较大。此外,施工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由于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材料价格可能大幅上涨,而项目在预算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一风险,导致成本超支。同时,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造价控制的难度。

(三)造价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与信息化水平有限

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需要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然而,目前部分造价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电力工程相关技术、市场行情等方面的深入了解,难以在复杂的项目中准确进行造价估算和控制。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造价管理信息化成为趋势,但很多项目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先进的造价管理软件和系统,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效率低下,无法实现造价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监控,导致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滞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影响了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效果。

三、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路径

(一)夯实前期决策与设计阶段造价根基

前期决策与设计阶段是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源头,对后续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决策阶段,要组建涵盖技术、经济、市场等多领域的专业团队,开展全方位调研。对项目所在地的电力需求、政策环境、资源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编制精准的投资估算,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为项目设定合理的造价上限。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理念深度融合。限额设计要求在满足项目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将造价严格控制在投资估算范围内。设计人员需对各分项工程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优化设计方案,避免过度设计或设计不足。价值工程则通过功能与成本的综合分析,寻求最佳性价比方案。例如,在设备选型上,不仅要考虑技术先进性,还要综合评估其购置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等,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此外,加强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的沟通协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确保设计方案既符合技术规范,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从源头上为造价控制奠定坚实基础[1] 。

(二)精细施工阶段造价动态管控

施工阶段是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涉及因素众多,管理难度大。要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工程变更、索赔、结算等方面的规定,减少合同纠纷。加强现场签证管理,确保签证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签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防止虚假签证和不合理费用支出。针对材料价格波动,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市场行情,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批量采购、战略储备等方式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实时监控。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造价偏差。一旦发现偏差,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调整施工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进行纠正。例如,若发现某分项工程成本超支,可考虑增加人力投入加快进度,或调整施工工艺降低成本,确保工程造价在可控范围内[2] 。

(三)强化竣工结算与后评价阶段造价监督

竣工结算阶段是造价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卡,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规范进行结算审核。加强对工程量计算、单价套用、费用计取等方面的审核,确保结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工程变更、索赔等费用,要逐一核实,防止多算、漏算。后评价阶段是对整个项目造价管理的全面总结和反思。通过收集项目实际造价数据,与前期估算、预算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造价偏差的原因。总结在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等各阶段造价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同时,建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参与项目造价管理的各方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激励相关人员不断提高造价管理水平,形成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良性循环[3] 。

总结 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从项目前期决策的科学规划,到设计阶段的精细优化,再到施工阶段的动态监控以及竣工结算的严格审核,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通过有效实施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能够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为电力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参考文献:

[1] 田海丰,刘舒宁,赵太民,等.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电力技改项目投资优化模型研究[J].科技创新

与应用, 2023, 13(10):99-102.

[2] 邸彬,宋卫科,陈天骥.基于价值工程的电力设备采购招标研究[J].中国招标, 2025(1):157-160.

[3] 祁林攀,王丹丹,韩毅,等."双碳"背景下新能源EPC 项目一体化融合管理研究——以某电力行业

大型设计院项目实践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 2024, 22(1):29-33.DOI:10.3969/j.issn.1672-4313.2024.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