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中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张丽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红卫小学 湖北省十堰市 442200
引言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中段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但仍存在词汇理解不深、阅读兴趣不足、缺乏批判性思维等问题,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文章探索提出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旨在提供教学实践参考,多措并举才能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加强基础阅读技能的培养
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基础阅读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词汇与句子结构的理解,这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与深度。词汇与句子结构的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因不理解词语或句子表达而影响整体理解。因此,教师应结合语境,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同义替换、借助图片或实物演示等方式理解词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重点词汇所指事物的特征,并进行造句、词语搭配训练,使学生加深记忆。对于长句和复句的理解,教师可通过拆解分析法,将复杂句子拆分成多个短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句子逻辑[1]。朗读能帮助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增强对文本情感的体会。具体可采用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节奏朗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默读训练应强调信息提取能力,可设定默读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或关键词,促使提高阅读效率。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才能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稳定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打造为一场“海洋探险之旅”,多媒体播放西沙群岛的实景视频、展示生动的海洋生物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之中。还可以布置“我是小导游”的任务,让学生分组查阅相关资料,扮演导游介绍西沙群岛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特点。采取这样的情境化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另外,趣味性阅读活动的组织,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阅读闯关”
活动,如设置“找一找”环节,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根据提示快速找出关键词句,训练其精读能力;还可以设计“续写故事”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内容进行续写,增强其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可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学生分角色扮演人物,以戏剧化的方式展现课文内容,使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三、发展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批判性阅读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需要其学会分析文本结构、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独立见解。为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培养其问题意识,同时鼓励表达个人观点,锻炼思辨能力[3]。教师可以采取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例如,在教授《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陶罐和铁罐在争论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有哪些?”“为什么陶罐最终被保存下来,而铁罐却消失了?”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回归文本,分析陶罐与铁罐的言行,思考其象征意义,并逐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铁罐是否真的比陶罐更强大?”“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即表面上强大的事物最终消失,而看似脆弱的事物却得以留存?”这样的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让部分学生为铁罐辩护,强调其实用性和力量优势,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从陶罐的角度出发,分析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学会用事实和逻辑支撑自己的观点,在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思考角度,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结语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加强词汇和句子理解、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不仅能够流畅阅读,还能深入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关键,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拓展思维、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亚欢.小学中段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
[2]罗寿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3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