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作者

梁晓芬

蒙山县幼儿园

一、引言

幼儿阶段是数学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游戏化教学以其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为学前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情境游戏,融入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设计各种情境游戏。例如“超市购物”游戏,在游戏场景中摆放各种带有价格标签的玩具、食品等物品,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或其他幼儿扮演收银员。在购物过程中,幼儿需要计算商品的价格总和、找零等,这就将加减法运算自然地融入到游戏中。通过这样的情境游戏,幼儿能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操作类游戏,培养数学思维

操作类游戏能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来感知数学概念。比如拼图游戏,幼儿在拼拼图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图形的形状、大小,思考如何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如积木搭建游戏,幼儿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数量、形状、平衡等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积木的数量和形状,让他们尝试用不同数量和形状的积木搭建出各种结构,在操作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开展竞赛游戏,增强学习动力

竞赛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数学抢答赛”,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3 加 2 等于几”“比 5 小 2 的数是多少”等,让幼儿分组或个人抢答。答对的幼儿或小组可以获得小贴纸、小奖品等奖励。这种竞赛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在开展竞赛游戏时,教师要注意控制竞争的强度,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大的压力,确保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三、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数学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氛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通过情境游戏、操作游戏、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幼儿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乐趣的数学世界,不再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这种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对数学的热爱,为长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

1.运算能力:在各种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幼儿频繁地进行数与物的对应、数量的比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例如在“超市购物”游戏中,幼儿不断地计算价格和找零,这使得他们的运算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反复的练习,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增强,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有明显提升。

2.空间认知能力:操作类游戏如拼图、积木搭建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在不断地拼摆、组合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他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图形,知道如何将图形进行拼接和组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对幼儿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3.逻辑思维能力:游戏化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任务和挑战需要幼儿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例如在解决“如何用有限数量的积木搭建出最高的塔”这一问题时,幼儿需要思考积木的摆放方式、重心的分布等因素,这就促使他们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在“超市购物”游戏中,幼儿要向收银员表达自己购买的物品和数量,收银员要向顾客说明价格和找零情况。这种交流互动不仅涉及数学知识的表达,还锻炼了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游戏中的对话,幼儿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社会交往能力:游戏化教学活动通常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开展,这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合作、互动的机会。在合作游戏中,幼儿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帮助和支持。例如在“数学抢答赛”的小组竞赛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取得好成绩。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3.情绪情感发展:当幼儿在游戏中取得成功,如完成拼图、正确解答数学问题、赢得竞赛等,他们会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同时,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幼儿也能学会面对和克服,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游戏化教学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积极的效果。通过设计情境游戏、利用操作类游戏和开展竞赛游戏等策略,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学前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不断创新游戏形式和内容,将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有趣的数学学习体验,助力幼儿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育研究者也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游戏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推动学前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华,李静怡.核心素养导向的幼儿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学与研究,2023,38(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