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

赵周睿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引言

城市物流配送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货物从供应商运送到消费者的关键任务。然而,传统燃油物流车辆在城市物流配送过程中,面临着能源消耗大、尾气排放污染严重等问题,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新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或低排放、能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为解决城市物流配送中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研究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适合城市物流配送

1.1 动力性能满足需求

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类型。纯电动汽车依靠电池组提供动力,具有动力响应快、加速平稳的特点。在城市物流配送场景中,车辆需要频繁启停和加速,纯电动汽车能够迅速提供所需动力,满足城市道路复杂路况下的行驶需求。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传统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优势,在低速行驶和起步阶段可以使用电动机驱动,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在高速行驶或需要大功率输出时,燃油发动机介入,保证车辆的动力性能。燃料电池汽车则以氢气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车辆,具有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等优点,能够适应城市物流配送中不同距离和时效性的要求。

1.2 续航里程逐步提升

早期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相对较短,限制了其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的广泛应用。但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许多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能够达到 300 公里以上,部分高端车型甚至超过 500 公里,基本可以满足城市物流配送一天的行驶需求。同时,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物流企业可以在配送中心或停车场建设充电桩,方便车辆在休息时间进行充电,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营。

1.3 噪音小,适合城市环境

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通常需要在居民区、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行驶,车辆噪音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干扰。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明显低于传统燃油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的轰鸣声,行驶时非常安静。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噪音污染,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的环境效益显著

2.1 减少尾气排放

传统燃油物流车辆在燃烧汽油或柴油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能源汽车采用清洁能源,如电力、氢气等,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改善空气质量。例如,一辆纯电动汽车每年可减少数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缓解城市温室效应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2.2 降低能源消耗

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普遍高于传统燃油汽车。传统燃油发动机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而电动机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能够将更多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此外,新能源汽车还可以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在车辆制动或减速时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城市物流配送中,大量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3 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中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1 使用成本较低

新能源汽车在能源效率上显著优于传统燃油车,电能转化效率可达90% 以上,远高于内燃机的 30%-40% ,大幅降低单位里程能耗成本。智能能量回收系统进一步优化电能利用效率,延长续航能力。电机驱动系统免除了变速箱等复杂机械结构,减少磨损部件,降低故障率和维保频次。长期运营中的综合成本优势逐步抵消初始购置溢价,全生命周期经济性显著提升。

3.2 政策补贴降低购车成本

除中央财政购置补贴外,地方政府配套推出运营补贴、充电优惠等多层次激励政策。部分区域对新能源物流车开放专属路权或减免通行费,间接降低运营成本。税收抵免、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补贴政策与碳交易机制衔接,推动环保效益转化为经济收益,形成长效市场驱动机制。

3.3 提升企业形象

采用新能源车队契合全球碳中和趋势,彰显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配送服务可申请环保认证,获得 ESG 评级加分,增强资本市场认可度。通过车身环保标识、碳足迹追踪等可视化手段强化品牌绿色属性,吸引具有环保偏好的优质客户群。参与政府低碳试点项目可获得政策倾斜,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4 政策支持为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4.1 产业政策引导

在产业政策引导方面,政府采取多维度的激励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经济杠杆,降低企业研发和生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形成技术攻关合力。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对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倒逼产业升级。布局下一代固态电池、快充技术等前沿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推动整车制造与三电系统协同发展,形成完整供应链。

4.2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注重系统性和前瞻性。采用 " 适度超前、智能高效" 的建设原则,开发智能充电网络平台,实现充电桩状态实时监控和动态调配。创新充换电模式,在物流园区推广集中式换电站,提升运营效率。推动 V2G 技术应用,实现车辆与电网双向互动。制定分级分类建设标准,区分公共快充桩和专用慢充桩布局。探索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用电成本。建立基础设施运维体系,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4.3 交通管理政策支持

交通管理政策支持强调差异化和精准化。实施动态通行权管理,根据道路交通状况智能调节新能源物流车通行权限。开发专用电子标识系统,实现车辆身份自动识别和违章监测。优化城市配送车辆停靠政策,设置新能源车专用装卸货区域。建立绿色货运绩效评估体系,对新能源车队给予运营补贴。推动路权分配改革,在拥堵收费、停车收费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完善城市配送车辆调度系统,优先安排新能源车辆参与重点时段配送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中具有技术可行性、环境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以及政策支持有力等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物流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应用,推动城市物流配送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的推广应用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红 . 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研究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5,(07):85-86.

[2] 夏齐 . 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政策研究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8,(02):74-75.

[3] 张潇文 . 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物流配送的商业模式应用及经济性分析[D]. 北京交通大学 ,2016.

[4] 刘 剑 峰 . 构 建 绿 色 纯 电 城 市 配 送 生 态 圈 [J]. 汽 车 与 配件 ,2015,(52):50-51.

[5] 郑哲明 . 以新能源车打造城市绿色物流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