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绘本提升小学英语语言应用的实践
王珊珊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
绘本是包含丰富图画和简单文字的书,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是适合儿童早期教育的读物。儿童普遍对色彩丰富的图书较为感兴趣,绘本中图画较多文字较少,是受儿童喜爱的图书种类之一,使用英文绘本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方式。本篇阐述教师如何有效借力绘本提升小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一、绘本巧妙导入,搭建文化桥梁
牛津译林版 story time 板块的教学通常是一个新的活动场景,不能生搬硬套地进入文本,否则会显得教学痕迹过重,十分突兀,缺乏逻辑和趣味,而绘本则能水到渠成地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丰富文化背景知识,为正确使用英文表达打下基础。
如:牛津译林版 4A Unit7 How much?一课中,学生不难从文本图片中的售卖的低价物品,爱心收款箱等信息中能推断出是一场爱心义卖活动,但这还不严谨,关键的文化背景信息容易被忽略。教师在备课环节要预设学生遇到的盲点,要引导学生发现图 1 中货摊木板上的 charity shop,也就是中文里的慈善超市,但是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点出 charity shop 并介绍其背景显然是变相的“填鸭式”教育,笔者在本版块的导入环节选择了创编英文绘本 charity shop。
绘本中用生动的图片和精简的英文表达介绍了 charity shop 的诞生,The first charity shops appeared in Britain in 19th centuty.学生通过绘本了解到慈善超市始于 19 世纪的英语,后拓展到美国乃至全世界,售卖的产品是人们捐献的 second-hand things(二手产品),多为 clothes(衣物),shoes(鞋子)等,捐赠的物品和收益是用来帮助遭受磨难中的人。现如今在中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慈善超市,在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中发挥着光和热。
二、绘本机智拓展,强化语言运用
课文 story time 版块的阅读文本是英语单元块学习的最基础要求,是仅针对目标语言学习的重点强化,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还远远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补充的绘本对比相似的活动场景,丰富人物活动,完善行为逻辑,拓展语言表达,强化语言运用。
四年级下册 Unit7 How much?整体单元是以慈善义卖的活动为话题,人物间的对话主要是围绕价格的问答展开:How much is...? It’s...yuan.How much are they? They are...yuan.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该句型是单元教学目标,但是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还会有多种情况出现,不是简简单单的卖家报价,买家给钱就结束话题了,因此笔者选择绘本 Charity sale 进行拓展。
绘本中的主人公是 Betty,她的学校也在进行慈善义卖活动,她经营一个小货摊,在和同学 Daniel 对话交流中,Daniel 觉得一双袜子 3 元稍贵,于是问 “What about 2 yuan?”也就是 2 元可以吗?Betty 最终答应 2 元成交。Daniel 拿出 5 元,Betty 自然找零 3 元并答“Here is your change.”最后他们互道 Good bye。通过 Charity sale 绘本的学习,不仅强化了目标语言 How much...?的学习,还弥补了书本上询价环节的不足,因为即便是在以做慈善为目的义卖中,也是要根据自己的财产情况和个人意愿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所以出现讨价还价的环节也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就拓展了“What about...yuan?” “Is ...yuan OK?”。此外,贴合生活的购物场景中,卖家找零也是十分频繁的活动,所以拓展了语言表达“Here is your change.(这是你的零钱)”。
绘本中所拓展的这 2 种表达是涉及购物场景的常见表达,极大提高了义卖活动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李吉林老师说过:“仅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是不够的,还需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同时又通过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活动”。于是教师先分发角色头饰,让学生们小组进行角色表演,将课本进行慈善义卖呈现出来,之后提高要求,将教室作为义卖场地,二手书,文具,玩具等作为售卖物品进行现场慈善义卖,学生们纷纷到对方摊位进行询价,讲价,甚至在讲价还价过程中极力用曾经学过的英文来夸赞自己的物品如“...is very wonderful!...yuan.”此过程,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以锻炼,还联结新旧知识,提高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绘本灵活创编,融汇语言表达
绘本不仅可以作为课本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其本身也是很好的研究学习对象。绘本的故事是具有完整性的,同时也有可塑性,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的对绘本的内容进行创意改编,使它富有更大的教育意义和更深的教育影响。
绘本 The poor shoemaker 是一个格林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鞋匠在从前有一对鞋匠夫妇,家里穷得连买皮革做鞋的钱都没有了,后来两个穿着破衣服的小精灵出现了,它们每晚都来帮夫妇俩做漂亮又好卖的鞋子,鞋匠老夫妇的生活越来越好,从此再也不用为钱而烦恼了,老夫妇暗中发现了小精灵并做新衣感谢他们,小精灵开心地离开了。故事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但是教育还没有停止。
大部分教师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从教育意义的角度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lves?(你觉得小精灵们怎么样?)或者是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而学生们也都会踊跃发言“精灵们乐于助人”“我们应该互相帮助”等等老师“预设”好的答案。整个教学过程虽然完整流畅,但是显得死板僵硬,乐于助人这个教育意义在学生自读完故事后便可简单明白的,难道教师只能做一个提出“你能从中学到什么吗?”的工具人吗?显然不是,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来延伸这个绘本故事,比如“某天,老夫妇的店外出现了一个卖报的小男孩,光着脚在大街小巷穿梭,他们会怎么做呢?”由此,这个绘本故事又会出现新的篇章,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想象力,放心大胆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创编故事,汇报表演,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角色得到充分发挥,纷纷绞尽脑汁地融汇曾经学习的英文表达来创编自己的故事,如“Would you like some newspaper?”“How much are they?”等等,有的小组故事展开更是新颖奇特,编成这个卖报的小孩最后被老夫妇收养,他们幸福地一起生活,各种故事五花八门,这一过程学生灵活使用了自己曾经所学。
综上所述,绘本能穿插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来辅助教学,用于课堂导入,能水到渠成地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便于了解语言使用环境。用于课堂拓展,能在创活动场景,丰富人物活动,拓展语言表达,更难能可贵地是促使学生用丰富地想象力延伸创编绘本,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语言综合运用的目的。我国的小学英文教学把绘本引入了课堂,但是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它还有许多未被发掘的优势和使用方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等待越来越多的人探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田野上的话多—对话:请将教学的萌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王蔷,敖娜仁图雅.中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7 (4):68-73.
[3]张海燕.追求应然的英语绘本教学[J].江苏教育,2017(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