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探析
吴宜泽
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 213000
随着学习任务群思想、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各领域的辐射逐渐加强,以学生为主体、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全新初中语文教学思路成为主流。通过对学习任务群的精心设计,可以全方位革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模式、途径等。因此,教师在落实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探析时,应加强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的深度剖析、精准研判,让学生在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学习任务群驱动下,切实发展语文阅读、写作、交际、表达等能力,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鲜血液。
一、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概述
学习任务群是基于新课标要求、新教材特点而确立的全新语文教学模式,其以系列化、综合性、实践性、整体性教学任务组合为支撑,就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整合与重构,为学生在多维时空、纵深领域内高效、深入、系统参与语文学习而助力。其在建构定位与导向上,既与新教材编排体系有关,又是对新课标思想的深度践行。一方面,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综合实践活动、重点语文要素、关键阅读内容、主要写作指导等,均以单元形式呈现,且每一个单元均对应着相关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主题等,这便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围绕单元主题,设置一系列具有参考价值、实践意义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在多维时空内建构完善认知体系而助力。这更是从高点站位出发,为初中语文教学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参考。由此可见,将学习任务群贯通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能使学生在情境任务、问题任务、探究任务、实践任务等的引领下,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且运用其开展语文阅读、写作、表达、交际等实践,从而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
教师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切实加强对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建构,为学生从多维度、多领域、多层面开展语文学习而助力,这有利于学生视域的拓展,对教学实效的增强也具有积极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在落实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其认知水平、身心特点、发展需要等,结合教材主题、内容等,从问题、情境、探究等切入,做好系列化、探究式、多元化学习任务的建构,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群时空内灵活选用多种方式参与语文学习,逐步获得语文思维品质、理解能力、运用意识等的发展。通过学习任务群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拓展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以问题为引领建构学习任务群,激活学生语文思维
在充分兼顾教材编排体系、学生认知实际的基础上,做好对系列化、辐射性问题任务的设计,可为学生在问题时空内思考、分析、感知、领悟助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开放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时,应注重对新课标思想、理念的深度解读,精心建构系列化教学问题群,以此活化学生思维、深化学生理解,为学生在层层递进、彼此关联的问题链条的助推下开展语文学习,获得语文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
第一,加强对链条式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具有关联度、衔接性的系列问题的引领下,深层次地学习课文。例如,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问题群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思考、分析:(1)《秋天的怀念》中怀念的是谁?(2)为什么怀念?(3)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能够深入感受作者倾注于文章中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第二,注重对辐射性问题的设计,围绕某一核心问题,辐射系列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解析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例如,在《观沧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整首诗是围绕哪个词写的?”为引,辐射相关问题:(1)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2)根据作者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与认识?(3)在本诗中,作者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4)请将《观沧海》与《龟虽寿》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
(二)以情境为支撑设计学习任务群,丰富学生认知体验
教师应切实加强对情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与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等有关联、相契合的媒介资源、生活素材等,以动态化、可视化的形式融入课堂,为学生用心感知、深度体悟、品鉴思考搭建平台,增强学习任务群的吸引力与生命力。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从多领域开展读、思、用、悟的实践,也是丰富学生课堂体验,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支撑,是语文学科发挥“以文化人”功能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设计《望岳》的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应以掌握古诗词的诵读、解析、欣赏、品鉴等方法为教学重点,将学习任务群主题确定为“赏读古典诗歌的方法”,借助媒介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练读诗—画读诗—比读诗”的学习任务群完成对诗作韵味、意境、情感的品味与赏析。学生在“以乐入文,以音引意”的丰富体验中,能够通过“吟哦讽诵”的方式,发现停顿规律、读出停连和重音;用“诗联赏析法”读懂诗歌,展开合理想象,并抓住关键词,炼字品句,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用“溯本求源”的方法,探究诗人“望岳”的真正原因,培养深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知人论世;通过选择古典乐器为《望岳》配乐,在“浅吟低诵”中实现音乐与诗歌的结合,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比读《登高》,举一反三,拓展迁移,深入了解杜甫,培养爱国情怀。
(三)以探究为依托确定学习任务群,培育学生语文素养
教师在参考新课标要求来设计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时,应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借助小组合作、话题引领、互动交流等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交际能力进行全方位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的带动下,在思维碰撞、认知交互中突破思维局限,解决认知困惑,积累学习经验,掌握科学方法,逐步获得探究意识、人文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百草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有趣,与“三味书屋”学习的刻板、枯燥、乏味的对比,建立学习任务群,在互动探究中深化对课文主题与内涵的理解。而在学生完成协作探究后,教师要继续引入《荷塘月色》和《秋雨》这两篇课文,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不同主题、风格、结构的课文中,体悟文章的场景与作者的情绪之间的关系,使学习任务群的外沿得以拓展,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之,学习任务群的建构与设计,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对新课标思想、理念的深度践行,也是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彰显语文学科之育人功能的现实需要。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语文教学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关键内容等,置于学习任务群时空,让学生在依托学习任务群进行思考、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阅读理解能力、创新创造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春,何欣. 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理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23(30).
[2] 左进芳 . 学习任务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基础教育论坛,20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