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研究
王小亮
甘肃礼县雷坝镇中心小学 742218
在当下小学教育环境中,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引领者,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状况对班级育人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的一方教导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儿童发展的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此背景下,探讨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方式,不仅有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事务工作,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人格健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际意义。
一、奠定和谐关系的认知基础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就是班主任自身对角色认知上的重大转变。传统“教与学”的二元对立观念需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班主任作为引导者、陪伴者、合作者的复合型角色。班主任要认识到,每一个小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育人的起点不应再局限于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从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个体的生命开始。这种认知层面的转变是班主任后续所有行为与策略的逻辑起点。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倾听,能够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工作重心放在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成长环境中。当班主任成为了学生可以信赖的伙伴,和谐关系的种子就已种下[1]。
二、运用情感沟通的互动艺术
(一)有效倾听消融心理距离
倾听是沟通的开始,也是师生之间建立信任,融化隔阂的桥梁。小学生的语言可能稚嫩,但是背后藏着真实的感情,有效的倾听不是简单地听懂了,而是要求班主任倾注全部身心去感受,敏锐地察觉学生话语里的情绪和意图。交谈时要保持专注的姿态,用眼神、点头等非语言行为,表达“你的话很重要”的意思,不要随意打断、急于评价、急着给答案,可以复述或者提问,确认自己是不是真正听懂了学生的意图,这样能让学生觉得你很在意他,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
(二)共情对话实现情感共鸣
共情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达成深层次情感连接的关键,班主任要试着放下自己的预设,去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体会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及思维方式,在师生对话当中,单纯地讲道理收效甚微,而共情后的回应却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当学生遭遇挫折或者表现出负面情绪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先对学生的这种情绪予以识别并接纳,像“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一定很伤心吧”这样的话语就可以作为对话的开场白,这样的情感先行连接就能很快形成一种安全的对话氛围,之后再引导学生整理思绪,剖析问题,共情对话的本质就是情感上的真挚交流与互动,它让学生产生一种感觉,班主任是可以理解和接纳自己感受的同伴,而不是评判者,这样一来就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信任感[2]。
(三)正向反馈激发内在动力
正向反馈是塑造学生良好自我认知、加固和谐关系的有力武器,与批评、指正相比,班主任的真诚肯定更能触动小学生内心的积极生长力量。正向反馈要具体、真实、有针对性,不能空洞地表扬,比如不能说“你真棒”,而要说“你这次主动帮助同学,这种品质很可贵”,具体反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得到了肯定,便于自我强化。反馈重点要落在学生付出的努力过程、展现的毅力以及所用的策略上,而不是结果。这种以过程为基础的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成长型思维,让学生把成功归结为努力而不是天赋,这样就能在将来遇到挑战的时候更有韧性。不断而即时的正向鼓励能够促使学生养成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自我价值感,即认为自己的价值在于不断尝试并改进,这种深入骨髓的价值认同正是激发他们去探寻的热情源泉,也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真的在关心自己,因而感情上会拉近一些。
三、营造和谐关系的班级生态
(一)创设心理归属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属于隐性的教育力量,对于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想要创建起师生间良好的关系,就应当营造出一种让学生感到有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班级环境,这是培育良好师生关系的土壤,班主任要从物理空间和文化氛围这两个方面入手精心布置。在物理空间上,可以设置一些作品展示角,心情分享墙之类的东西,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里找到自己的印记,从而提升他们的身份认同感,至于文化氛围这块儿,就得形成起公正,透明又一致的班级规则,倡导互助,包容,尊重这样的集体价值观,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在集体当中体会到稳定和公平的感觉,当班级变成一个温暖又有序的整体之后,学生们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和亲近感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加强[3]。
(二)组织协同合作的集体活动
精心安排的集体活动是推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关键场所,也是师生互动与关系构建的有效平台,班主任可以依照学生的特点,安排多种类型的协同合作类集体活动,小组探究,主题实践,团队竞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班主任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和学生一同投入其中,这样的角色转变冲破了课堂上既定的师生界限,给创建更为平等的互动关系赋予了机会,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协作能力,又能在轻松的气氛里同班主任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加深彼此的认识和感情,从而在实际操作当中塑造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过程,是多方面、多维度的长期过程,需要教育者有专业智慧和育人耐心,它从班主任内心的角色定位开始,体现在一次次充满共情的有效师生交往里,最终积淀为良好的班级生态,认知深化、沟通艺术和良好班风三种因素相结合,一种新型积极健康师生关系便能形成并稳定下来,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也为班级工作开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 邓飞 .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良好沟通的策略研究 [J].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5,(18):152-154.
[2] 望朝华 . 高中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J].视周刊 ,2025,(04):161-161.
[3] 孙喜基 . 小学班级管理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10):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