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房屋建筑工程中外墙防渗工程技术运用研究

作者

宋恺楠 石春业 

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蓬莱 265600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外墙防渗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外墙防渗工程技术作为确保建筑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其研究和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和分析房屋建筑工程中外墙防渗工程技术的运用和实践,通过详细研究和比较不同防渗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适用场景,旨在为实际工程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帮助工程师和建筑师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性能。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技术;应用

引言

在当今的房屋建筑工程领域,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外墙防渗技术的应用。随着建筑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创新,外墙防渗技术也在不断地经历着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和研究目前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外墙防渗技术,详细分析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1窗框细部“滴水槽”,精准阻断渗水源

窗框部位是外墙防渗的关键节点,其连接结构复杂,加之外界环境多变,很容易成为渗水隐患的高发区域。滴水槽设计及周边涂抹防水胶,是窗框区域防渗的重要手段。滴水槽能改变水流路径,还可以通过结构性引导,把雨水快速排离窗框与墙体的交界处,减小渗水压力。而坡度设计是滴水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规划坡度,让雨水自然排放,防止在局部出现积水。防水胶有高黏结性,能封闭缝隙,增强整体防水性能。滴水槽的设计要全面考虑窗框材料、安装位置及外墙的整体结构。针对混凝土外墙,滴水槽可通过在窗框底部开槽来实现。具体施工时,要保证槽口深度合适,方便水流排出,同时还要防止因槽口过深而削弱混凝土外墙的结构强度。铝合金或塑钢窗框的滴水槽大多采用成品,这不仅方便施工,而且能确保滴水槽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从而提高其防水性能。另外,要保证槽体和窗框紧密贴合,避免间隙成为潜在的渗水通道。在涂抹防水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操作要点:严格依照施工规范操作,先对缝隙进行清洁,保证没有灰尘或者油污残留;涂抹厚度均匀,涂抹范围要包含窗框边缘和墙体交界处最少施工结束后,要用专业工具进行压实10mm的区域,以形成密封层;操作,以保证胶体和基面之间没有缝隙;在滴水槽和防水胶一起使用时,要结合科学的设计以及精密的施工,提高窗框部位的抗渗性能,增强整体外墙的防水作用。

2墙面灰缝“网格固”,缝隙连接密封全

灰缝是砖砌体结构中较薄弱的地方,施工误差或者材料不均等都易使其成为渗漏的隐患。对此通过精确的砖缝填充和钢丝网覆盖,可有效增强砌体之间的粘结力,防止裂缝扩大,从而提高砌体的防水性能。同时,钢丝网作为一种加强构件在砌体与抹灰层之间形成额外的拉力分布层,减少因应力集中造成的开裂。另外,要遵循精细化原则,并选择科学配比的填缝材料,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以保证密封性能和墙体强度同步提升。具体操作时,要依据严格的施工规范逐步推进。在砖缝填充阶段,采用精确配比的防水砂浆把缝隙填满,并结合压实工序,减少潜在的空隙隐患;安装钢丝网时,保证覆盖全面且固定牢固,以抵御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抹灰层施工重点在于层次分明,每层砂浆都要均匀铺展,防止出现因厚度不均造成的裂缝。

3保温层防水“三层护”,细节分段保效能

保温层防水的关键是构建一种包含防水层、通风层和排水层的3层结构。这种结构设计不仅分段清晰,而且各部分功能相互补充,能有效提高保温层的防水性能。防水层的主要作用是阻挡外界水分进入,其使用的材料要有很高的耐久性、防水性和抗老化性。通风层可提供空气流通的通道,减缓内部湿气的聚集,从而避免保温层内潮气凝结。排水层则结合科学设计的导排路径,将渗入的水分迅速排离结构表面,进一步降低水分滞留的可能性。在这3层结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保持独立性,同时借助精细的施工工艺实现功能的无缝衔接,确保各层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在进行防水层施工时,可选用聚氨酯涂料或者高分子防水卷材,并保证材料均匀覆盖在整个保温层表面。聚氨酯涂料因延展性强,可适应不同墙体表面出现的微小变形。在涂刷时,施工人员要注意保持厚度一致,不能出现空鼓或者漏刷的情况。高分子防水卷材可通过热熔或者冷粘的方式来固定,卷材搭接的地方要严格按照规范去处理,搭接宽度要大于10cm,并使用防水胶带进行封边,以提高密封效果。在通风层的安装过程中,要留意空气流通路径的设计,设置塑料通风格栅或者安装带有通风槽的隔离板,保证通风层与防水层之间有合理的间隙。通风格栅要沿着墙体高度分布,并且要保证上下通畅,以促进湿气有效排放。格栅安装完成后要检查其稳固性,防止施工后出现松动或者偏移的现象。在铺设排水板时,要紧紧贴靠保温层表面,对于板间接缝处,要运用柔性防水密封材料进行填缝处理,以保证不会出现水分渗漏的情况。排水路径的设计一般会结合建筑整体的排水系统来加以优化,通过合理设置排水坡口或者引导管道,把水分排到建筑外部。为防止排水系统出现堵塞,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预留检修口,方便后期进行维护。借助3层结构的协同作用,能减少外界水分对保温层的侵害,有效实现外墙防渗,提升建筑的耐久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通过对窗框细部“滴水槽”、墙面灰缝“网格固”以及保温层防水“三层护”等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有效阻断渗水源,确保房屋外墙的防水性能。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技术涌现,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外墙防渗工程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红,郭炜.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建设,2024,(07):154-156.

[2]年菊丰.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1):127-129.

[3]李金贺.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标准应用[J].品牌与标准化,2023,(0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