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儿童频繁眨眼需警惕双眼视功能异常

作者

毕娟

乐山市人民医院眼科 614000

双眼视觉是指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投射到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刺激神经兴奋,沿视路传入大脑,大脑高级中枢把视觉信号分析、整合成为一个具有立体感觉的、完整的过程。若出现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常常表现出:眨眼、视物模糊、复视、阅读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

眨眼(瞬目)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人一般不超过15次/min,只有眨眼次数超过正常程度或范围,才视为异常眨眼(瞬目)。异常眨眼大致可分为三类:(1)频繁眨眼:主要指眨眼频率过高,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常常出现不全瞬目,部分伴有用力眨眼。 (2)眼睑抽动:指眼睑突发、快速、重复的眼轮匝肌抽动,患者可以控制但可随情绪紧张或者劳累等加重;休息或局部热敷理疗可改善症状。(3)眼睑痉挛:主要指重复的、不能控制的、过度用力的、持久的眼睑收缩。这部分患者常需行肉毒素局部注射,甚至需行脑部血管手术。以上三种情况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响眨眼的因素很多,眼部及全身的多种因素均可引起眨眼频繁,较常见的因素如眼表炎症、屈光不正、倒睫的刺激、心理因素,抽动障碍等。过敏性结膜炎、屈光不正、睑内翻倒睫在儿童异常眨眼病因中较常见,但近年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增多,双眼视功能异常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成为异常眨眼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在临床工作中仍存在对此病认识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患者病情较轻,导致眼科医生容易忽视。很多患者主诉“频繁眨眼”被诊断为:结膜炎或角膜炎(2)大多数眼科医生不是视光医生,对双眼视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认识不足。(3)本病可伴有眼部其他病变,如屈光不正、结膜炎、斜视等,眼科医生常常会忽略对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检查,导致漏诊。因此,对儿童患者应该常规询问眨眼是否伴有阅读困难、学习障碍等,必要时需行视功能检查。因为双眼视功能异常,时间长则会产生抑制或是异常视网膜对应,影响儿童的立体视功能,阅读和其它近距离工作时就会出现眼部不适、头疼、复像、视力模糊以及疲劳。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双眼视功能异常包括:1、调节功能异常:眼睛无法快速、精准地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对焦不同距离目标。2、集合功能异常:双眼内聚能力异常,导致近距离用眼时无法保持双眼对准目标。3、融合功能异常:大脑无法将双眼图像整合为单一立体像,导致视觉干扰。4、立体视异常:深度感知能力受损,无法判断物体远近层次。5、眼动功能异常:眼球追随、扫视运动不协调,影响阅读效率。若孩子出现频繁眨眼、阅读困难、头痛、畏光等症状,建议尽早到眼科就诊,进行专项检查(如调节灵活度、AC/A比值、立体视锐度等)。

双眼视功能异常处理原则::

屈光矫正优先:尤其远视、散光、屈光参差需足矫。

棱镜处方:针对隐斜视或集合异常。

视觉训练:调节训练:反转拍、镜片排序;集合训练:Brock线、矢量图;融合训练,同视机、红蓝眼镜。

手术干预:仅限斜视角度大、代偿失败者(如间歇性外斜视>20△)。

在日常防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

2、环境调整:书桌旁放台灯+顶灯,避免单侧光源;电子屏幕亮度与环境光一致,减少眩光。

3、营养补充:增加深绿色蔬菜(叶黄素)、鱼类(DHA)摄入,促进视觉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