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阑尾炎:症状、诊断与及时护理的重要性
张明会
珙县孝儿镇中心卫生院 644502
阑尾炎,这个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如同隐藏在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疼痛与不适。了解它的症状、诊断方法以及及时护理的要点,对于我们保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阑尾炎的症状
1. 转移性右下腹痛 这是阑尾炎最为突出的症状。疼痛起初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呈隐痛、胀痛或闷痛。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传导使得早期疼痛定位不准确。随着时间推移,一般在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后,疼痛会逐渐转移并固定到右下腹。这种转移性疼痛的机制与阑尾的解剖位置和神经分布有关。当阑尾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了内脏神经,引起上腹部或脐周疼痛;而当炎症波及阑尾浆膜层,刺激躯体神经时,疼痛就转移至右下腹,这里的疼痛通常更为剧烈,呈持续性,还可伴有阵发性加剧。
2.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是阑尾炎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一般在腹痛开始后数小时出现,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了胃肠道的神经反射,导致胃肠道逆蠕动。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腹泻可能是阑尾炎症刺激直肠和乙状结肠,使肠道蠕动加快所致;便秘则可能与患者因疼痛不敢用力排便以及炎症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3. 全身症状 阑尾炎早期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乏力、发热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若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体温可能会更高,甚至可达39℃以上,还可能伴有寒战、出汗等表现。这是因为阑尾炎症引发了全身的炎症反应,激活了免疫系统,释放炎性介质导致的。
二、阑尾炎的诊断
1.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阑尾炎。重点检查右下腹,常见体征如下:
压痛:右下腹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有明显压痛,这是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之一。压痛程度因病情而异,炎症越重,压痛越明显。
反跳痛:当医生在麦氏点按压后突然松手,患者感到疼痛加剧,此为反跳痛。反跳痛提示阑尾炎症已累及腹膜,是病情进展的表现。
肌紧张:右下腹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这是腹膜受炎症刺激后,腹肌反射性收缩以保护炎症部位,肌紧张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阑尾炎时,身体免疫系统对炎症做出反应,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一般白细胞计数可达(10 - 2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80%,可辅助判断炎症及严重程度。
C反应蛋白:这也是一种炎症指标,在阑尾炎患者中往往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有助于评估病情变化。
3.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对于不典型阑尾炎,腹部超声有重要诊断价值。它能清晰显示阑尾形态、大小、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正常阑尾超声一般难显示,炎症时阑尾可增粗、管壁增厚,管腔内见液性暗区等,还可判断有无阑尾脓肿形成。
CT检查:CT检查诊断阑尾炎更准确全面,能清晰显示阑尾病变,对诊断复杂阑尾炎优势明显,还可发现与阑尾炎混淆的其他疾病,避免误诊。
三、及时护理的重要性
1. 缓解疼痛 阑尾炎患者腹痛剧烈,及时有效的护理可缓解疼痛。让患者采取半卧位,能使腹肌松弛,减轻腹部张力。避免随意搬动患者,减少体位变动引起的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依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但要密切观察疼痛变化及生命体征,防止掩盖病情。
2. 控制炎症发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体温、腹痛程度、有无恶心呕吐加重等。若体温持续升高、腹痛加剧、出现寒战等,提示病情恶化,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保持患者清洁卫生,避免伤口感染(手术患者),对控制炎症发展很重要。
3. 预防并发症
阑尾穿孔:阑尾炎若不及时治疗,阑尾炎症加重,会导致阑尾壁缺血坏死,引发穿孔。一旦穿孔,会引起严重腹膜炎,感染扩散,病情急剧恶化。及时护理有助于在穿孔前采取治疗措施,避免此严重并发症。
腹腔脓肿:阑尾周围脓肿是常见并发症。及时正确的护理和治疗,促进炎症局限,可减少脓肿形成。形成脓肿后治疗复杂,患者恢复时间延长。
4. 促进术后恢复 对于接受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护理关键。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确保平稳。注意伤口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合理饮食护理也重要,术后先从流食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阑尾炎虽常见,但了解其症状、诊断与护理要点,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当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守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