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的设计路径
林文惠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据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凝练地理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形成能体现地理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的地理课程目标。“双减”政策的推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通过优化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可以落实教育改革,实现“双减”政策的落地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大单元作业是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优化的一种体现,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质减负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方法,所以,探究和探索“双减”视域下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的设计路径有着积极意义。
一、整合知识体系,设计结构化作业
在“双减”视域下,整合知识体系、设计结构化作业是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关键路径 [1]。通过有效梳理单元内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打破以往的作业设计的碎片化局限,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上切实有效的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潜移默化当中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为例,本单元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紧扣认识地球的核心,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等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具体的作业为:(1)绘制“地球知识关系图”,切实有效地标注出地球在宇宙当中的位置、地球仪的关键要素(如赤道、经线、纬线),以及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2)观察日常生活当中的昼夜交替现象、四季变化现象,结合地球仪模拟演示,分析其与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之间的联系,并以图文形式呈现解释过程。(3)制作简易日晷,记录下不同时段的影子的变化,探究其与地球运动之间的关系并撰写观察报告。
二、创设真实情境,开发实践型作业
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地理知识融入到与实际生活相贴近的真实情境当中,设计科学合理的动手实践作业和调查探究作业,能够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这可以使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从知识巩固向能力提升转型,在潜移默化当中落实“双减”政策,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为例,本单元包括“大洲和大洋”“世界的地形”“海陆的变迁”。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海洋科考(科学考察)与地质探索”创设真实情境,在此基础上设计“模拟海洋地质科考(科学考察)”的实践型作业: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在世界地图上规划出一条从亚洲到南美洲的科考(科学考察)航线,在上面切实有效的标注出重要海峡、大洋名称以及经过的大洲分界线。其次,教师可以以“世界的地形”的内容为基础,要求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以科考队员的身份绘制出沿线可能会遇到的海底地形剖面图,如大陆架、海沟等等。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海陆的变迁”理论,详细深入的分析沿线板块边界类型,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并提出科考(科学考察)安全的注意事项。
三、关注个体差异,推行分层式作业
分层作业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2]。教师需要根据“双减”政策,围绕单元内容,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不同为依据,将大单元作业分成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作业任务,在切实有效的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成长,从而实现作业效能的最大化和学习负担的合理化。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为例,本单元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设计”。考虑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式作业。基础性作业以核心概念巩固为目标,要求学生绘制天气符号识别表,有效区分晴、雨、雪等常见天气符号,并描述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完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简单判读,切实有效地说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提升性作业侧重于知识应用,如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详细深入的分析某地区(如地中海沿岸)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气温、降水特征的成因;或者是以某地的天气数据为依据制作一周天气预报并说明原因。拓展性作业需要聚焦于探究与创新,布置“气候变化的影响”的研究任务,让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收集全球变暖的资料,详细深入的分析其对于生态、人类生活以及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然后以PPT 或者是小论文的形式呈现成果。
“双减”视域下,进行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时候需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整合、情境与分层为核心路径,切实有效地打破以往作业设计的零散化模式和机械化模式。这样一来,才能够契合减负增效的教育诉求,让学生在系统探究和多元实践的过程当中深化自己对于地理学科的理解以及掌握,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学芳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 [J]. 名师在线 ,2023,(33):11-13.
[2] 李屏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探析——以“中国的水资源”为例 [J]. 新课程评论 ,2022,(05):72-80.
本文系南平市“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教育科研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