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优化研究
李传东
湖南金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各地对道路桥梁交通的需求激增,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隧道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区域通行效率和经济联动效应,且此类工程施工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其施工难度普遍高于普通建筑工程。特别是部分山区隧道工程,常面临岩爆、突水突泥等地质问题,沿海地区则因高湿度环境加剧钢筋腐蚀,或者道路工程因不均匀沉降引发铺装层脱落。上述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不仅增加了工程维护成本,更对通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深入分析施工特点与问题,对推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
1.1 环境复杂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地质、地形、水文及气候的多样性上。从地质角度看,施工区域涉及软土地基、岩溶地貌、断层破碎带等多种地质类型,无形之中增加了施工风险。同时,根据道路桥梁隧道规范特点,工程多分布在山区、峡谷、江河沿岸等区域,施工场地狭窄,材料运输困难。此外,部分地区水文、气候等因素影响显著,进一步增加了施工挑战,大致类型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区域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环境挑战

1.2 危险性高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高危险性,源于地质灾害、隐蔽工程及施工操作的不确定性 [1]。比如,隧道施工中的爆破作业易引发围岩失稳,导致塌方等严重事故的产生。据统计,我国隧道施工中因爆破引发的塌方占比达 42%,其中软岩隧道的塌方风险是硬岩隧道的 3 倍以上[2]。同时,在桥梁施工中的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同样存在较为突出的安全风险,此外,山区桥梁施工易受突发性地质灾害影响,如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因暴雨引发滑坡,导致施工便道中断或设备损伤。
1.3 工期较长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因规模大、工序复杂,施工周期普遍较长,如大型隧道工程工期通常为5-8 年,跨江跨海大桥工程工期多为4-6 年,而普通高速公路路段的桥梁隧道集群工程工期也需3-5 年。由此,较长的工期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成本,容易因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成本增加,使总造价超出预算范围;二是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团队稳定性下降,技术衔接出现断层;三是自然环境变化累积影响,如软土地基在长期施工中因雨水渗透加剧沉降,往往需要额外进行二次处理。
2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面临的问题
2.1 混凝土结构裂缝
在道路、桥梁和隧道工程中,混凝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其作为铺装层施工的主要材料,若公路桥梁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质量不佳,缺乏足够的抗压性能和耐磨性,一旦出现裂缝,将会对铺装层的使用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能损害桥梁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混凝土结构裂缝

此外,混凝土振捣不均和浇筑方式不当,也会对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浇筑完成后未及时进行适当养护,混凝土结构内部容易保留过多的水分,这些水分在挥发后极易引发裂缝的形成,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还能造成使用寿命大幅缩短。
2.2 钢筋结构产生腐蚀
由于钢筋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重要影响,钢筋的质量是施工中的重点内容。然而,钢筋材料本身特性决定了它在使用过程中极易遭受腐蚀,这不仅削弱了钢筋的结构稳定性,还大幅降低了其强度。尤其是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暴露在外的钢筋会因外界环境因素,如雨水、暴雪或强烈日光的影响而加速锈蚀过程,这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各地道路、桥梁及隧道工程使用年限的增长,这些问题逐渐显现,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断桥和危桥的现象,如图2 所示。
图2 钢筋结构腐蚀

2.3 铺装层出现脱落
铺装层作为道路桥梁的表层结构,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环境侵蚀,其脱落会导致路面平整度下降、行车安全风险增加。究其本质主要是材料性能不足,若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低于 8kN,或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低于 4.5MPa,易在车辆反复荷载下出现推移、松散。此外,施工技术缺陷也会加剧脱落风险,如铺装层与基层的黏结力不足、摊铺厚度偏差超过 ±5mm、压实度低于 96% 等情况时,都会导致铺装层间出现滑移。
2.4 安全管理难度大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安全管理,通常会涉及人员、设备、环境等多维度,稍有疏漏便可能引发事故。比如,部分施工环节为降低成本,易使用不合格脚手架、过期炸药等材料,在承重后极易发生弯曲,导致平台坍塌并造成人员受伤。同时,在施工人员专业能力方面,由于一线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少数人员未全面接受过系统安全培训,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这也将大幅增加安全管理的风险。
2.5 施工进度控制困难
桥梁工程通常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在施工期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进度延迟而影响项目经济效益。比如,长期的降雨或其他恶劣天气条件,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施工活动,造成进度延误,进而增加工程成本。同时,施工现场的组织也必须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人力资源、材料供应和设备调配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或设备无法按时到位,将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进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尽量减少进度延误的发生,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推进。
3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优化措施
3.1 全面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保障施工质量的核心,需从技术交底、工艺控制及过程检测三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三级技术交底制度。设计人员向技术管理人员交底,明确设计意图、关键参数,技术管理人员向现场负责人交底,注重施工工艺细化,现场负责人向施工人员交底,以规范操作步骤。第二,优化关键工艺参数。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坍落度,如夏季控制在 180±20mm ,冬季控制在160±20mm,振捣时间按 20-30s/ 点控制,确保密实度达到工艺标准。同时,在钢筋连接中采用直螺纹套筒,丝头加工长度偏差控制在 ±2mm ,连接后外露丝扣不超过 2 扣。第三,推行“首件认可制”。每道工序首次施工后,均需要组织技术人员验收,总结优化工艺后再全面展开。
以混凝土控制为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关键环节控制,包括配比、搅拌、运输、振捣、浇筑及养护等环节,如表1 所示。
表1 混凝土施工关键环节控制要点

3.2 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控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需构建全链条管控体系。比如,混凝土原材料需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水泥选用 PO42.5 及以上等级,砂石含泥量≤ 3%,氯离子含量≤ 0.06%。钢筋材料,则应选用 HRB400E 级,屈服强度≥ 400MPa,伸长率≥ 16%。在每批材料进场后,应按规范进行抽样检测,包括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沥青的针入度、延度检测等,避免出现各类质量隐患。在材料存储方面,水泥需存放在防雨防潮仓库,保质期不超过 3 个月。钢筋需架空堆放,覆盖防雨布,沥青需在恒温罐中存储,温度控制在140-160℃。
3.3 注重重点环节安全监督
针对高风险环节,建立闭环管理机制。比如,在隧道施工中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前方 30 米范围内的岩溶、涌水情况,围岩变形监测频率按1 次/2h 进行控制,当变形速率超5mm/ 天时应立即停工;在桥梁高空作业时,要设置风速仪,一旦其数值超过 10.8m/s 要停止作业,临边防护栏高度 ⩾1.2m ,间距 ⩽0 .5m。
针对于施工中的各类特种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需要每月进行专项检测,重点检查制动系统、钢结构焊缝。在用电设备应用中,要确保均安装有漏电保护器,电缆架空敷设高度 ⩾2. 5m。同时,要每月开展安全演练,如塌方逃生、高空坠落救援等科目,人员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尤其是爆破工、焊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每半年复核一次。
3.4 严格落实施工进度管理
运用 BIM 技术制定计划,模拟并优化施工流程及工序衔接,如隧道开挖与衬砌的平行作业搭接时间。同时,要制定四级进度计划,包括总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并在实施过程中要每周对比计划与实际进度,当偏差超 5% 时必须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将进度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 [3]。
4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具有诸多特点,这也决定了其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需求。特别是面对混凝土裂缝、钢筋腐蚀、安全管理难等问题,需从技术优化、材料管控、安全监督、进度协调等多维度发力,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工艺手段,提升施工质量。通过问题管理与措施优化,使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向精准化、高效化、安全化转型,为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邓永宇.分析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养护技术[J].建筑与装饰,2024(12):61-63.
[2] 苏国平 , 张长青 , 马壮 . 基于 BIM 技术的道路和隧道桥梁施工管理优化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4(23):128-130.
[3] 钱冠宇 .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3(12):38-39,95.